食品机理研究方向排名院校 生物工程专业有哪些就业方向?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4-11-23
今天,好上学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食品机理研究方向排名院校 生物工程专业有哪些就业方向?,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
中山大学 生态学考研经验分享?
中山大学 生态学考研经验分享
生态学:基本概念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某些物理条件和化学成分,如空气、光照、水分、热量和无机盐类等的特殊需要。各种生物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以及它们所适应的理化条件是不同的,这种特性称为物种的生态特性。
应当指出,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的极大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与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任何生物的生存都不是孤立的:同种个体之间有互助有竞争;植物、动物、微生态学生物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改造环境,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人类。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多样化,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近代生态学研究的范围,除生物个体、种群和生物群落外,已扩大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复合系统。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几大问题都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生态学专业要求学生具备生态学专业知识和宽厚的理论基础知识、系统的研究方向专门知识和坚实的实验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面的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动向;具备独立申请、主持科研项目和独立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操作技术与先进的生态学实验技能。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
主干课程
普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生态工程与设计,生态管理工程,土壤、植物营养与环境分析,田间实验设计和生物统计,资源环境与信息技术,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保护生物学,污染生态学,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城市生态学,项目投资与评估等。
发展前景
生态学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渗透形成的、与人类、生物生存现代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息息相关的前沿学科,其知识体系涉及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在21世纪的科技、工业、社会、自然和经济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生态学着重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特别是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预下的各种运行机制及变化规律。现代生态学注重解决全球面临的生态环境重大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众多生态问题。
生态学在世界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国家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进一步展示了生态学专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处理当今前所未有的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所有科学的综合学科?它兼容基础和应用研究两种途径,来阻止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物群落的破坏。
本教材主要介绍了岛屿生物地理学原理、最小种群生存理论和复合种群理论,阐述了生物多样性就地、迁地保护的意义,以及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和监测评价方法,吸收了国内外保护生物学和生物多样性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成功案例,反映了保护生物学近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与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本教材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科学、自然保护区管理、林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为从事林业、自然保护、环境保护的管理及技术人员和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广大人员阅读。
一、关于考研择校和定专业
1.择校
关于择校,可以大体从这三个方面进行:首先,你可以根据自己想去的城市去定位学校,因为研究生或是博士毕业后,你极有可能就留在这所城市了;其次,根据自己对自己能力的判断,考研想达到的一个目标,自己本科院校的水平以及自己本科的学习情况进行院校筛选;最后就是这所院校历年的报录比了,报名和录取人数比例安排,学校历年考研的情况介绍,学校这个方向的排名,各个实验室老师的研究方向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参考依据。这三方面可以综合考虑,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考虑,因为每个人考研的动机都不相同,所以对于择校的偏好性选择也是不一样的。最后,我觉得关于择校还可以咨询自己本科的师兄师姐和老师,他们对这方面的了解肯定比我们多的多,经验也更加丰富。
2.定专业
读研究生是一件需要慎重的事情,尤其是科研类研究生吧,因为做实验可能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是一件很枯燥乏味的事情,特别是一直得不到结果的时候。所以我认为考研的方向一定不能是自己不喜欢的,再怎么着,也要是自己能接受的。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的方式去了解你感兴趣的方向的研究内容,找相关的师兄师姐或是老师了解这个方向需要具备哪些技能,需要做实验还是出野外,认真思考自己是否能接受,如果能接受,你还感兴趣,我觉得就可以考虑这个方向了。另外,有些同学可能会比较注重这个方向以后找工作的薪资,这也是一个衡量标准吧,但还是要切记,自己一定不能讨厌这个方向,不然研究生生涯可能会过的特别难受!
3.随时调整
选好的学校和专业不一定说一定要从一而终,在准备的过程中,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和院校这个专业的调整内容进行自己合理的调整。也就是说你最初定的院校和专业,可以不是一个,你可以有个最佳最想去的学校。如果复习计划理想,你就可以按着原定计划报考最理想的目标院校,复习计划不理想的话,可以稍微降低一下目标。当然,决定权在你手里,看你怎么考虑。
二、考研初试复习
1.专业课
我没有考数学,考了两门专业课。专业课一般来说都是需要背诵很多知识的,我的也不例外,学习起来如果能很好的理解复习起来会轻松很多。我第一个阶段是把书从头到尾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第一遍,有些知识不懂,有些概念模糊,看过就忘记,这些都很正常。我建议第一阶段时间多的同学可以跟着与书籍配套的视频资源进行学习,这样印象会更加深刻。第二个阶段,我是就着从师兄师姐那边*来的考研院校的专业课历年真题进行做作业形式复习的,一边翻书一边写,这样子下来,记忆又加深了一遍。第三个阶段是单独做真题,同时将真题卷子的答案认认真真的写好,这是为了后期冲刺阶段复习使用。在这所有的过程中,不可能每次都认认真真学习,肯定会出小差,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要轻易放弃。另外,在每一个阶段,书籍都很重要,一定要保持多翻阅书籍的习惯,多翻阅就能多有印象,加深记忆。建议对每一章节或是某些重要内容学会自己梳理,做思维导图,这都是加深记忆以及方便后期复习的好方法。最后一个月的时候,已经没有时间给你再慢慢巩固基础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拿出自己总结的小知识,自己誊写的真题以及答案,好好理解背诵了。
2.?参考书、题型及考试特点
我报考的是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生态学专业,选择了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这两门专业课,细胞生物学用王金发撰写的书籍,生物化学用王镜岩第三版书。这两本书,我个人感觉都挺好的,王金发老师的细胞生物学特别有趣,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很容易懂,值得一看。王镜岩老师的书籍生物化学是分上下册两大本,页数挺多,但内容很详细啊,特别充分。
中大专业课考试题型分为填空题、判断对错题、选择题、问答题、论述题这几部分,考的特别细,在填空、判断对错和选择题里面它还会要求你写你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总之,特别细。所以要复习这两门课,你就要把书本吃透,一定要吃透,学会自己把书中知识串起来,学会画思维导图。建议还是多看书,多翻书,多理解,把知识弄懂吃透,这样串起来不会有生搬硬套的感觉,自己复习也会得心应手,甚至是有些兴趣地复习,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状态。
三、关于考研复试经验
复试一般分为专业课考试和面试两个环节,一般面试里面会包含和导师们的面试以及口语考试。
首先是专业课考试,你一定不要自己闷头去学习,一定要去网上找资源,找那个学校的师兄师姐*资料,最好是能好好问问复试的注意事项,有师兄师姐带着能少走很多弯路。*到师兄师姐的资料,你就可以好好研读这部分资料了,另外专业课考试选择的书籍你也要看,但不需要像初试专业课一样学的那么深入,把握大体内容和方向应该不成问题。
然后是和导师们的面试,注意着装,不要穿太严肃的正装,也不要太花里胡哨的衣服,正常的学生穿搭我觉得就可以,毕竟咱是研究生面试,又不是走上工作岗位。和老师们交谈不要不懂装懂,不会的就礼貌地和老师说,表明自己未来会认真学习的态度。面试一般都会让你进行自我介绍,内容包括自己的专业,四六级情况,科研情况,参加的比赛社会实践的情况,记住一定要挑自己明白的讲,同时要学会观察老师的表情。
最后就是口语考试了,这个要么你从一开始就好好练习英语口语,要是实在是没有练习的,你也不要太慌张,认真对待,没听懂的时候就礼貌地让老师再说一遍,实在不行就和老师说自己口语不太好,以后一定好好练习,相信这么认真乖的学生,老师也不会多为难。千万千万不要对老师不礼貌
四、最后建议和鼓励
我要说的第一部分就是要合理放松。考研也是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没必要把自己逼的太紧,你就正常去学习,按时吃饭睡觉,按时学习,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最佳的状态。可以一周给自己放半天假,记住,只能是半天,不能一放假就放飞自我,啥也不管了。最好是不要打游戏,游戏这个东西一玩起来就没完没了;电视剧也别追,想看的时候可以看个电影;也收一收自己爱浪的心,明确这个阶段自己该做什么。一定要给自己合理的休息时间,不然你觉得自己的努力程度与得到的效果严重不符会产生很大的落差感,你可能就会怀疑自我。所以一定要学会放松,打打球,吃个好吃的,看场电影,去江边走一走等等都是休闲的好方法。实在不行就找朋友说说话嘛。
我要讲的第二部分就是,学会不断地调整自己学习的方式,学习的时长,学习的进度安排,在考研的过程中,不是每一阶段的任务我们都能很好地去完成,所以一定要对自己又这方面的包容度。学会适当的宽容自己,同时调整,以最佳的效率和状态去学习。
一定一定要相信自己啊,要学会找老师,师兄师姐,朋友们聊聊天,或者研友一起加油打气,这样日子会好多很多,也会明媚很多。考研虽苦,但日子是充实的,自己每天都在进步。加油啊!
生物工程专业有哪些就业方向?
生物专业 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不是一个特别热门好找工作的专业。所以现在我们来聊一聊生物学专业毕业后大家都去了哪里?首先有些毕业生在上完大学后就去工作了,会选择从事 本专业工作, 比如说应聘一些医药公司, 生物企业比较出名的是 华大基因 ,*医药试剂等工作 。比较或者从事一些与 本专业无关的行业 比如*行业,有的同学*与专业相关的医疗器械等或者*食品类产品。
还有一些毕业生在本科毕业后选择进修,准备 考研 并考取了自己心仪的学校,在 硕士研究生 期间积累了许多知识,并认真的审视自己是否喜爱这个行业。随后这些同学有的 直接去工作 有的出国攻读博士,想要进一步充实自己的专业领域知识,等到学满归来在大学做一名老师,真真正正的做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如果真的在生物领域有独特的见解和一些运气,那么发一些高质量的文章发现一些科学中的奥秘,就可以称为是 科学家 了哈哈。就像现代生物学的泰斗: 施一公 ,他已经成为学生中的偶像。
无论我们是如何选择未来的路,都要经过慎重的决定,切不可盲目跟从,真正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兴趣的来源是什么,这一生很短暂,希望同学们都能做到往昔无悔。当我们在对未来迷茫时听听自己心里的声音,到底要怎样度过这一生。
中国最著名的食品安全专家
蔡东联:1949年12月出生,医学硕士,第二军医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硕)士生导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营养科主任、第二军医大学临床营养学教研室主任和中国人民*临床营养中心主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首席营养顾问,上海职工医学院客座教授。兼任中国人民*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营养药膳分会副理事长、中华临床医学会副理事长、上海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兼科技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茶叶学会理事、中国老年学会营养与食品分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常务理事兼营养师协作组组长上海市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医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营养学会理事、中华名医协会理事、国际传统医学会理事,美中国际营养杂志总编辑、中国临床营养杂志编委、茶报编委、家庭用药编委、营养与食品卫生杂志编委、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编委、氨基酸与生物资源杂志编委、中华实用医药杂志常务编委、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编委、肠外与肠内营养杂志编委、中国临床康复常务编委、中国医学荟萃杂志编委、上海医学编委等。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教师,并荣立个人和集体三等功多次。对临床营养学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造诣颇深,为人正派,学风端正,多次被评为我校和外校优秀教员和优秀带教教师,目前指导的在读博士、博士后、硕士近20人。先后主持或参加30多项国家、军队、学校和医院等各类基金课题的研究,熟练掌握营养学、临床营养学的各种动物实验方法,以及毒理学急、慢毒性试验和特殊毒理学的畸变、突变和癌变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多次获得国家、军队和院医疗或科技成果奖多项,2004年被评为全国茶叶科技优秀工作者。主编出版《食疗.药膳》、《临床营养治疗学》、《临床营养学》、《现代饮食治疗学》、《实用营养师手册》、《老年饮食营养》、《家庭营养万宝全书》、《学校系列保健丛书》《新概念饮食营养系列丛书》 等近50本专著,发表论文300余篇。主讲:临床营养学
卢良恕院士.浙江湖州人,出生于上海,1947年1月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农业部科技委副主任(部党组成员)、中国农学会会长等,是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94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主任、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顾问。已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主编和专著10余部。曾荣获1998年度“中国工程科技奖”及2001年中国老科协“科技耆英奖”。
顾方舟,院士, 浙江省宁波市人。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1955年于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学 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医学副博士学位。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 他在研究中曾发表论文、报告50余篇、专著3部,先后5次受到国家级、部级、医科院级 奖励,其中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英国皇家内科学院、欧洲科学院和第三世界科学院分别于1978年、1990年和1992年授予他院士称号,现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顾问。
李连达,院士,辽宁沈阳人,1951年考入 北京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后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1956年毕业。入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在将近50年中医药研究工作中,发表了学术论文230多篇,编写专著17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甲级类及各级科技成果20多项,先后进行70多种中药新药的研制和药理研究项目,其中有20种已获得新药生产证书。兼任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保健食品审评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委员会审评委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顾问等。
顾景范,营养学专家。江苏无锡人。1952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1978年加入中国*。历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所所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理科学会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化学会理事,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顾问等。在国内首先从事热环境下维生素提高机体耐热能力的研究。改进了核黄素营养善微量酶学评价方法。七十年代先后主持研制成通用型十一种结晶氨基酸注射液和创伤用十七种结晶氨基酸注射液。著有《静脉营养》、《热带营养》等。
李里特教授,1948年5月出生于西安,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副书记,食品工程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赴日本北海道大学研究生院农畜产加工工程专业留学,1988年2月获博士学位,1994年任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副校长、副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1995年任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副书记、博士生导师,并获农业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社会学术*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顾问等。
赵霖教授现任中国人民*总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全国十大首席健康教育专家,长期从事微营养素的研究,通晓中医营养学理论,并曾6次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欧洲,先后在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营养生理研究所、动物营养研究所、生命科学中心等学术机构从事研究工作,对西方现代营养学有深刻的理解。现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顾问
王学敏,男,第二军医大学博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德国海得堡大学生物化学系博士学位。1979年在第二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任助教、讲师及教授;1991年-1998年任教研室副主任,分管教学工作;担任的社会工作有:1993年起任中国生物化学会理事。1997年、2001年连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2002年~ 任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2000年任长海医院营养科*教授;2005年中国科学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客座教授。1997年获得“创伤和应激时线粒体功能的变化及其防治”军队科技进步贰等奖(第一作者);1989年获得“烧伤早期大鼠肝线粒体功能的改变”军队科技进步叁等奖(第二作者)。主编参编了十余本相关书籍,如主编研究生教材“高级医学生物化学教程”,参编卫生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生物化学”第五版,参编卫生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生物化学”第六版等等。国外发表的SCI收录文章10余篇。主讲:基础营养学
钟燕,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副教授。200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获营养学博士学位,2003~2005年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临床营养中心从事博士后工作,目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人群乳糖不耐受、重症急性胰腺炎以及婴幼儿食物过敏营养治疗方面有深入研究。1999~2003年期间四次前往荷兰Groningen大学进行课题合作和技术学习,作为合作课题的主要参与者,在该大学营养与代谢实验室、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进行人体营养代谢和肠道菌群代谢研究。目前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参与欧洲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研究基金(ESPEN Nutricia Research Fellowship Award),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公关项目,上海市体育局攻关项目等多项基金研究。获得2004年四川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05年第二军医大学优秀博士后、上海市2005年第8届“明治乳业生命科奖”优秀奖。作为第二负责人获得2006年度第一届中国营养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8部(《营养师手册》、《实用营养学》、《医学营养学》、《糖尿病课堂》等),并在《家庭医生报》、《健康报》、 《大众医学》、《食品与生活》等杂志发表科普文章十余篇,包括从“毒奶粉”事件看婴幼儿营养不良、“青春与健康之源-花粉”、“饮茶与养生”、“认识益生菌”、“没鳞的鱼胆固醇高不高”、“胆固醇你可以吃多少”,等等。主讲:公众营养学
葛升,女,主治医师,第二军医大学临床营养学博士,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上海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中国中医药学会营养与药膳食疗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烹饪协会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从事临床营养治疗工作十五年。获局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院级新技术新项目奖励2项。主编、参编多本营养学书籍,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擅长于各种疾病的饮食调理和营养治疗,尤其是糖尿病、痛风、高脂血症、胰腺炎、肝脏疾病、孕期营养、老年营养、学生营养、减肥等饮食治疗和饮食指导。主讲:营养软件的应用
周家春,男,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常务副主任,教授,食品工程方向硕士生导师,上海市食品学会理事。曾在无锡轻工大学(现江南大学)任教、在光明乳业任工程师,1992年起在华东理工大学任教,先后主讲了食品工艺学、食品营养学、食品添加剂应用、食品生物化学、食品营养生理学等本科与研究生课程。。主要从事具有特定作用的功能性原料和食品添加剂的研发,如低热量油脂salatrim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富硒肉鸽活性肽的研制、鱼精调味品的开发、溶血磷脂开发应用、果仁抗氧保鲜剂的研究开发、淀粉磷酸酯的开发、海藻糖在焙烤制品中的应用研究等。对乳制品,特别是酸奶和乳酸菌饮料有较持久的研发经历;擅长于果汁饮料等食品的开发。近年来的代表性论著有《食品工艺学》、《食品工业新技术》、《食品感官分析基础》。主讲:食品添加剂。
陈舜胜,男,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学院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水产学会资深会员及水产品加工利用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员,中国营养学会会员,上海市营养学会理事,上海市食品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1982年起在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学院任教,先后主讲了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感官评定、水产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添加剂应用、水产食品学等本科与研究生课程。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包括负责中日国际合作研究――中国淡水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近10项,参与编写《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产卷》、《化工大百科》等重要著作10部、发表论文70余篇。主讲:食品添加剂。
刘国艳,女,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0年于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获博士学位。2000年8月起,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任教,食品安全与功能食品学科梯队成员。讲授《药理学》、《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近年来主要进行食品中有害残留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如生物传感技术,免疫学技术等),氟中毒的分子毒理学,食品、药品、保健品开发的安全性评价,清除体内过量自由基和过氧化物的天然产物开发等方面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主持上海市科委标准化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各1项.在"全国学术会议3篇论文获"优秀论文"奖.申请专利3项。近5年在SCI收录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篇,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参编《动物营养代谢病》《食品毒理学》等专著5部,参编21世纪教材2部。主讲:食品卫生与安全。
袁海平,女,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副教授、生化营养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运动营养学。从事新药研制、生物化学、营养学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从教以来,承担了大量本科生及研究生的生物化学、营养学教学工作,主编运动营养教材1本,参编教材2本。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在教学的同时长期从事生物化学及营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市级、院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国家95重点攻关项目“抗尿激酶、抗纤维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不同强度运动对机体重要脏器细胞凋亡的影响”;“控体重对重竞技运动员机体的影响及营养干预”;“重竞竞技运动员围塞期生化营养监控及体液补充的研究”等。在国内一类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近年来主要研究运动员长期控体重与急性减体重的营养问题,运动员的水盐代谢,提高运动能力与消除运动性疲劳的营养措施。主讲:运动营养学。
郭永洁 ,女,医学硕士, 副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营养食疗研究室主任;上海药膳食疗协会常务理事;东方国际药膳食疗协会常务理事;论著:1.《中医食养食疗学》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1年6月;2.《中医饮食美容》主编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6年;3.《老年病中西结合治疗》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4.《饮食注意》 主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年;5.《中医营养学》 主编 上海中医药大学自编教材 2005年;论文:1.郭永洁.温病治法对新发传染病治疗的优势[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1);2.郭永洁.90例慢性胃炎湿热证临床病理指标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3):21~22.3.郭永洁.薛生白《湿热病篇》[J].全国辨证论治学术会议论文集. 4.郭永洁.中医“食疗”中的“四性”与营养学的关系[J].东方食疗与保健,2004,10:66~67.5.郭永洁. 宋代医家庞安时的温病学观[J].湖北中医杂志,1997,19(1):27~28.6.郭永洁.明代相火说平议[J].浙江中医杂志,1995,30(8):367~369.科研课题;1994~1995 上海市教委课题“传染病文献研究”主要承担者;2000 上海市教委课题“慢性胃炎湿热证研究”负责人;2002~2004 中医证的研究 承担“湿证研究”负责;2005.12~2006.3 上海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人禽(兽)共患性疫病文献研究”主要负责人专利:智能药穴导入系统 获发明专利 专利号:00127906.8主讲:美容营养学。
马福良,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1978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中医方剂学、中药学及中医药膳学的教学、临床、科研工作。对中医食疗药膳研究等有一定心得,长期担任本科生及老年大学中医药膳课的教学,深受好评。并在黄浦区中心医院中医门诊部开设专家门诊,擅长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防治。曾先后参与编写《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医药膳学》,《怎样进补最健康》,《高等中医自学考试应考模拟试题精编》等相关中医药著作多本,发表论文数篇。主讲:药膳营养学。
姜培珍,女,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在的复旦公共卫生学院),一直从事营养与食品安全工作。现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任主任医师,从事营养、保健食品与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社会*:卫生部食品法典专家组成员、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自由基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儿童食品专业学会理事、上海市食品学会儿童营养食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食品学会乳酸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营养学会和上海营养学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目前担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主讲社区营养学。
张建华,男,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副研究员。2003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食品科学专业博士学位。2003年8月至今在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食品工程系工作。主要从事食品安全和功能性食品方面的研究,近期主要研究方向有发酵食品中生物胺的形成与检测、纳豆生产菌株产氨的分子机理及其菌种改良等。讲授《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等课程。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2篇。编写专著1部。主讲食品卫生与安全。
施洪飞,男,是第一位以营养药膳为研究课题的医学博士,扬州大学中医营养学教授、扬州大学营养学(理学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理学营养学、营养生理)硕士生导师,日本国茶水女子大学客座研究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营养药膳分会副会长。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的《中医饮食保健学》、《功能食品保健学》、《运动营养学》、《药膳工艺学》、《营养与功能食品学》、《中医营养发展简史》等六门课程的教学教学任务。
主持或参加多项国家及部省级课题和国际合作课题。作为工作第一主持人进行了省社会发展项目《延缓衰老和调节免疫药膳配方规律和功效评价研究》工作,排名第一。主持省高校自然基金项目《准扬菜工艺标准及工业化生产研究》工作,排名第一。负责江苏省自然基金《荷叶黄酮提取物结构鉴定及功能研究》的功能评价研究,排名第二。负责省高校自然基金《200种药膳工艺标准研究》的100种药膳工艺标准。主讲:药膳营养学。
史仍飞:男,营养学博士,上海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是运动营养学。主要从事生物化学、运动营养学教学、科研工作。主要讲授课程为《生物化学》、《运动营养学》和《运动生物化学》等,参加编写《运动营养学》和《运动生理学》等教材。擅长不同项目运动训练的营养指导和运动员减、控体重的营养指导工作。目前主持上海市教委项目一项,项目名称为“饮食剥夺对大鼠脑组织5-HT和色氨酸羟化酶的影响”,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项目名称“振动力量训练促进肌肉力量增加的机制研究”;上海科委项目1项,其它参加科研项目为“不同强度运动对机体重要脏器细胞凋亡的影响”、“控体重对重竞技运动员机体的影响及营养干预”、“重竞技运动员围赛期生化营养监控及体液补充的研究”等。在国内一类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和上海营养学会会员。主讲课程为:运动营养学。
倪建俐,女,新华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理事。出生1963年,1987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二十年。发表临床研究论文二十余篇,教学论文三篇,参编专著一本。曾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和市科委课题。在教育电视台讲授女性的中医保健。参编的《现代女性的自我包装》一书,是1994年三八妇女节市妇联推荐给女性朋友的一本书。在长期的临床和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主要讲授中医内科,中医营养学等
以上就是好上学整理的食品机理研究方向排名院校 生物工程专业有哪些就业方向?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好上学。
标签:食品机理研究方向排名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有哪些就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