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院校经费预算排名公布 简述高等教育大众的利与弊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4-11-14
今天,好上学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陕西院校经费预算排名公布 简述高等教育大众的利与弊,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
简述高等教育大众的利与弊
如下
1、相对
计划经济体制
而言,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与社会的关系是小*与大社会的关系。随着体制的转变,国家财政收入占
国民生产总值
的比例在下降,
财政赤字
高达几百亿。*几番出台的教育拨款政策,均难以兑现。这说明*是难以单独承担推进
高等教育
大众化重任的。
2、 民办高校 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虽然*承认只有20多所,但民办高校仍然在逐年增加。由此可见,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必将走由*办学向整个社会办学扩张的发展道路。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道路
1、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推动了 高校扩招 ,而高校扩招则促使高等教育走向大众。高校扩招给了大量农村孩子上学的机会,让他们得以走出那片大山,走向希望的远方,这才是所谓的知识改变命运。
2、高校扩招后,就会有更多高校优秀毕业生进入 就业市场 。大量优秀人才的到来推动了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从而增强了我国人力资源的国际竞争力,发挥出高等教育推动社会繁荣发展的作用。
3、现在的高等教育普及面越来越广,这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教育,少部分人能够从中脱颖而出。但是大众教育应该是普及教育这个阶段才会做的事情,然而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却依然还在做所谓的普及教育,那么这样一来,高等教育就不能突出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了。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高等教育大众化
陕西高校2023经费预算
陕西高校2023经费预算如下:
2022年陕西高校预算经费排名:西安交通大学预算经费为133.72亿元,西北工业大学预算经费为105.99亿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预算经费为60.56亿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预算经费为46.40亿元,长安大学预算经费为41.37亿元。
2月份以来,全国已有不少高校陆续公布了2023年预算经费。经汇总,数据范围涉及北京、江苏、浙江、河南等21个省市557所高校,以供读者了解全国各地高校的发展潜力与办学实力。
高校经费一般来源于财政拨款、事业收入 (包含学费 (非学历教育) 及培训收入、科研收入)、其他收入 (校友和社会捐赠收入、科研成果转化收入)等。本文高校收入总计为本年度收入小计+上年结余。
从经费规模 (以收入总计为分析对象) 上看,2023预算经费超过40亿大关的高校共有2所,分别是云南大学 (46.89亿元) 和南昌大学 (40.16亿元);预算超过30亿的还有9所高校。
其中7所是”双一流”高校: 苏州大学(39.87亿元) 、海南大学 (38.65亿元) 、宁波大学 (38.53亿元) 、贵州大学 (35.34亿元) 、郑州大学 (34.34亿元) 、北京工业大学 (33.05亿元)和广西大学(31.28亿元) ;2所是非”双一流”高校: 浙江工业大学(39.50亿元) 和扬州大学 (31.42亿元)。
已经工作的,可以考哪种类型的研究生,还需要什么条件...
专业硕士对大家来说或许很陌生,但说到MBA、MPA却是耳熟能详。其实,MBA、MPA正是专业学位中的两种类别。目前,我国经批准设置的专业硕士已达15类。
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
专业硕士教育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大致可分为在职攻读和全日制学习两类。比较简单的区分办法是:
?招收在职人员、以业余时间学习为主的专业学位考试通常在每年的10月份进行,名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简称“联考”;
?招收全日制学生的专业学位考试与每年年初举行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简称“统考”)一起举行。
【专业硕士与普通硕士有什么不同】
培养方向不同
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而专业硕士是具有职业背景的硕士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
招生条件不同
专业硕士要求报考者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而普通硕士则不需要。绝大多数专业硕士还要求在职人员报考需经所在单位或相应管理部门的同意,有的甚至要求所在单位推荐等。
招生考试不同
对学生来说,普通硕士的招生考试只有年初的“统考”,而统考以外的专业考试则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有10月份的“联考”和年初的“统考”两次机会,考生可以自行选择,而这两大国家级别的考试的专业考试,也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
文凭颁发不同
与普通硕士不同,大多数专业硕士只授予学位证书,没有学历证书。但也有例外,例如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建筑学硕士等,就同时颁发学位和学历证书。大体来看,“统考”生拿“双证”,“联考”生拿“单证”。
强势项目
这些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项目推出时间较早,已形成很高的知名度,并具有一定的市场,是专业硕士教育领域的“大牛股”。特别是MBA、EMBA等,由于具有“管理精英摇篮”的美誉,而人气旺盛。
专业硕士现在发展比较好的有:教育硕士,会计硕士,体育硕士,法律硕士,MBA等
回答者:sanmao817 - 2010-10-15 16:39 培养方向不同
学术型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
专业型硕士是国家为了克服学术型硕士的不足新增的一种新硕士,培养的是现在市场紧缺的应用型人才。
2 招生条件不同
学术型硕士则不需要报考者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
国家09年新增的一月份统考的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并不要求工作经验,招生条件跟原来的学术型硕士一样,应届生可以报考。
3招生考试不同
学术型硕士的招生考试只有年初的“统考”,而统考以外的专业考试则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
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有10月份的“联考”和年初的“统考”两次机会,考生可以自行选择,而这两大国家级别的考试的专业考试,也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GCT在职硕士是参加10月份的联考,全日制专业硕士跟原来全日制学术型硕士考试时间一样,都是每年一月份初试。
4 入学难度不同
学术型硕士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统考)完全是严进宽出的代表。据了解,一些名校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为70:1。而一些二流学校的冷门专业却年年招不满。因此,入学难度取决于考生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有10月份的“联考”和年初的“统考”两次机会,考生可自行选择。这两大国家级别考试的专业考试,是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不同专业的入学难度各不相同,热门专业相对难一些。此外,“联考”和“统考”的难度也不一样,由于“统考”考生远多于“联考”考生,考试竞争激烈程度自然也大。不过,“联考”的考试虽容易,但录取时更看重申请者的工作背景和经验。
5 学习方式不同
学术型硕士: 全日制学习。一般为3年。
专业硕士:脱产全日制学习,学制2-3年
6 学习费用不同
学术型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录取为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的硕士生须缴纳学费,一般为8000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对于自筹经费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商业贷款缓解学费的压力。
专业硕士从2010年开始基本跟全日制学术型硕士一样,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录取为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的硕士生须缴纳学费,一般为8000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对于自筹经费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商业贷款缓解学费的压力。
7 文凭颁发不同
学术型硕士同时颁发学位和学历证书。
专业硕士同时颁发学位和学历证书。
8 认可度不同
学术型硕士:由于是全日制正规大学硕士毕业,拥有学历、学位双证,因此社会对这样的毕业生的认可度非常高。但企业在招聘时也会考虑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弱点:光有理论,经验不足。特别对于硕士专业与本科专业方向完全不同,又从无相关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企业会有所顾忌。建议这类毕业生通过实习、*或考职业证书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专业型硕士:09年教育部才新增的硕士研究生,还没有毕业生,认可度尚受考验。不过有国家颁发的“双证”,相信前景会不错。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2010年05月13日
一、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金融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创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金融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二、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Finance”,简称MF。
三、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充分了解金融理论与实务,系统掌握投融资管理技能、金融交易技术与操作、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解决金融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
四、金融硕士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金融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五、金融硕士培养过程须突出金融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
六、金融硕士专任教师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重视吸收来自金融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
七、学位论文须与金融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用金融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工程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可以是理论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毕业设计等。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金融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八、修满规定学分、完成金融硕士专业实习并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九、积极推进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与金融类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
十、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由经国家批准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
十一、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
关于公布2011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
专业硕士初试考试科目大纲的通知
根据2010 年9 月27 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下发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相关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现将与我校2011 年招生相关的专业硕士初试考试科目大纲公布如
下。
431 金融学综合
一、考试性质
《金融学综合》是 2011 年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
《金融学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
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
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金融专业
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与金融学和公司财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本科目满分 150 分,其中,金融学部分为90 分,公司财务部分为60 分,由各培养单位
自行命题,全国统一考试。
四、考试内容
(一)金融学
1、货币与货币制度
● 货币的职能与货币制度
● 国际货币体系
2、利息和利率
● 利息
● 利率决定理论
● 利率的期限结构
3、外汇与汇率
● 外汇
● 汇率与汇率制度
● 币值、利率与汇率
● 汇率决定理论
4、金融市场与机构
● 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 货币市场
● 资本市场
● 衍生工具市场
● 金融机构(种类、功能)
5、商业银行
●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 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征
6、现代货币创造机制
● 存款货币的创造机制
● 中央银行职能
●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7、货币供求与均衡
● 货币需求理论
● 货币供给
● 货币均衡
●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8、货币政策
●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 货币政策工具
●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9、国际收支与国际资本流动
● 国际收支
● 国际储备
● 国际资本流动
10、金融监管
● 金融监管理论
● 巴塞尔协议
● 金融机构监管
● 金融市场监管
(二)公司财务
1、公司财务概述
● 什么是公司财务
● 财务管理目标
2、财务报表分析
● 会计报表
● 财务报表比率分析
3、长期财务规划
● *百分比法
● 外部融资与增长
4、折现与价值
● 现金流与折现
● 债券的估值
● 股票的估值
5、资本预算
● 投资决策方法
● 增量现金流
● 净现值运用
● 资本预算中的风险分析
6、风险与收益
● 风险与收益的度量
● 均值方差模型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无套利定价模型
7、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 贝塔(β)的估计
●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8、有效市场假说
● 有效资本市场的概念
● 有效资本市场的形式
● 有效市场与公司财务
9、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
● 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
● 资本结构
● MM 定理
10、公司价值评估
● 公司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
● 三种方法的应用与比较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业硕士考研经验谈
2011年06月29日考研(论坛) 终于结束了,我终于如愿以偿被录为人大金融专业硕士(本部),想到当年自己拼死拼活找资料,下面把自己知道的信息告诉2012年考研的学弟学妹,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我从2010年6月开始准备考研,最初准备的不是人大金融,而是中山大学的企管。因为自己不爱数学,只希望专业课,英语(论坛)过BEC高级,所以打最开始就下大功夫啃专业书,对数学反而不重视。到了10月份中大突然一个通知,企管专业缩招三分之一,我只好重新调整自己的专业,改成了人大金融专业硕士。
当初报人大金融硕士,一是考虑不考数学;二是调查我赌第一年没多少人报(后来证实确实没多少人报考,楼主本科学校里只有我一个报了人大金融硕士,另外有两个哥们一个报对外、一个报中财,运气很好);三是金融硕士的前景。第三点相信很多同学感兴趣,我就多写一点。
专业硕士在国外已经盛行了很多年,像美国早就把学术性和专业性研究生分开,专业硕士占了60%以上(具体数字不记得了,各位可以自己去查)。学术性硕士,学的更多的是理论研究。专业性硕士,说白了是为了以后就业,教的东西更加实用。国外的大学会建立实习基地、案例库,请已经在社会工作的人来上课,更加注重培养你的实用技巧。在我当时看来,专业硕士是大势所趋,国家是想学习西方的教学体系引进专业硕士教学,按目前我国的专业硕士占人数比例太低了,必然会大幅扩招。既然国家铁了心要搞这个,那必然不会亏待了第一批读专业硕士的,毕业后的就业情况要弄好,才能为后来的人做个榜样,吸引人读专硕。
专硕的缺点就是现在专硕教学套路还没摸索出来。据我一个哥们跟老师聊天得到的信息,法律专业硕士的老师给法律研究生授课,自己都不知道上什么,教课跟本科生的内容差不多,不过学生少点交流多点。实际上金融硕士也差不了多远,人大老师现在还不断开会讨论,专业硕士应该怎么教学(不止金融硕士,资产评估硕士等等也一样)。
专业硕士的优缺点就是这些,大家自己把握。另外,现在人大的金融硕士是不设导师的,上课老师的话学术型导师也有,也会聘请专业人员,写论文会分一个导师给你,但日常没有导师。这跟会计硕士的双导师制不一样,大家需要注意。
下面,我再说一下为什么要考研。
考研是一年一年的火,11年算是爆仓了,但我估计12年会更爆。我现在知道的,本校下一届学生中有6个考金融硕士,跟我当年考金融硕士的凄凉景象完全不同。但是80%的人只是跟风,大家考所以我也考。你需要想想为什么要考研,考研对你有什么用,好处在哪儿。不要跟我说因为兴趣,大家都成年人了,需要担当和责任,先能养活自己才有面子出去混。吃着父母的收入还告诉我,你是因为想要做所以做,算你父母白疼你了。富二代请绕行,上面的话不是对你说的。
此外,金融对于学历要求很高,本科生大部分是从跑业务开始,好的能做咨询和行业分析,最好的可以找个投资咨询公司做IPO,得看你自己能力和运气了。如果想做投行、券商,或是想在银行混到行长以上,那你需要一个研究生学历,而且要是好学校。投行从来不掩饰自己对最高学府的偏好,JP、高盛这些只在清华、北大、上财、偶尔上交,这四个地方开招聘会,对人的要求也高。性格需要*+财务结合型,能力需要金融知识、会计、法律、计算机编程、数学,如果你本科是理工科出身那就更好了,这代表你熟悉某个行业的产品和技术。本科理工科+研究生金融+MBA,这是每个投行都求之不得的。
总之,说来说去喜欢金融这个行业的人对这个领域是了解的,既然选择在这个领域深造肯定也是有志于金融行业的。所以我只能说为了自己的兴趣,为了自己的前途,如果有这个志向那就去努力吧!
当前金融硕士就业的六大方向
金融学专业这几年从整体上看,在报考方面比较热门,金融学专业职业前景普遍被看好,但根据实际就业情况看,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据中国人大校友观察统计发现,知名院校的金融学硕士,如果导师影响力较大,在校期间注重实践,同时研究功底比较深厚,刚出校门拿到20万以上年薪者,不在少数。
金融学专业总体就业状况
近几年来, 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金融学硕士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
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
金融学专业硕士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据统计目前本科毕业生从事这些岗位的都已具5年以上工作经验;而单位对金融学专业在职硕士毕业生相当看好,部分在职人员获得硕士学位后跳槽拿高薪的,比比皆是。
金融学专业就业方向一:经济预测分析与管理咨询人员
经济预测分析人员的行业分布非常广泛,但一般只有各个行业中的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和*经济决策部门、公共研究机构才会设置。主要负责各种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该岗位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而管理咨询人员主要是流向一些咨询公司,比如IT咨询、战略咨询、营销咨询、审计、上市辅导等。
金融学专业就业方向二:对外贸易人员
将"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给国外客户;为国内客户寻找国外货源;组织国际贸易货物物流等。有相当一部分外贸人员在经验成熟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外贸公司。
金融学专业就业方向三:管理职位
研究生与本科生不一样,大多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都参与了一些社会实践,拥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正式进入社会时,也能谋得一些管理职位,例如生产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金融管理等。
金融学专业就业方向四:基金经理
其中,随着更多的基金项目和基金管理公司的产生,社会将需要众多的基金管理人才,基金经理就是这一行当中的高层次人才,其职责大致可分为:负责某项基金的筹措;负责基金的运作和管理;负责基金的上市和上市后的监控。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其职业的前景看好。基金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又以基金经理需求最大。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基金经理并不容易,一般要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有风险控制专业知识背景,还要具有较强的多学科、多行业分析判断能力,有敏锐的市场嗅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是必须的。
金融学专业就业方向五:证券经纪人
证券经纪人的素质要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扎实的金融学基金知识;二是基于对市场的长期观察之后得出的投资经验;由于证券投资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作为证券经纪人必须通过
如何看待985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校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学校位于挺好的,学校位于陕西杨凌,由同处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七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大陆“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定位为“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学校环境很优美,花草树木很多,硬件也不错。该校的综合实力很强,别看他是个农林院校,像工科,机械设计,水利水电。都是相当的火热。还有,葡萄酒这一亚洲第一的学院。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的水利,动医,葡萄酒,生命这些专业都很好,男生的话首选水建,里面的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都很好的,其中农业水利全国第二,本科毕业工作也好找,就业率非常高,以后想继续深造也有很好的导师和实验室。土木,电气,机械工作都很好找,但是毕竟不是王牌专业,以后想考本专业的研建议考外校。
学校是在安静的一个小镇,不过也很方便,KFC,德克士,KTV,商场都有,学校很大很安静,适合学习,由于地理位置和农林类院校的原因,招分也不算高,性价比相当高。
总体来说,这所学校还是非常不错的一所学校,学校景色优美,而且校风淳朴,就业率也很高。
大家好,今天我也来谈一谈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一直是对环化生材农林牧副渔深恶痛绝,但是只针对专业,不针对院校。。。
农业大学里面也有金子专业,而且受农业大学名字拖累,分数还不高。。。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争议一直比较大,名字也既有 西北又有农林。 。
结果生源一直不好。
作为985,生源一直倒数第一。
到底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怎么样呢。
那我先说结论: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是一所性价比非常高的985院校,强烈建议报考他的计算机/电子/电气专业 分数在985里面基本最低,堪称性价比之王。关于西北农林也是有很多故事可以讲,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 历史 。1932年秋,*中#@央通过了 于右任 ##等人提出的方案,成立了"筹备建设西北专门教育委员会",后更名为" 建设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 ",委任于右任、张#继、戴@季#陶3人为常务委员,筹备 西北农林专科学校 。
于右任长须飘飘,像个老仙翁,
他早年是同盟会成员,国 民 当高层,同时也是 中国著名近代书法家,教育家 ,是 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此人厉害啊,为国家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1934年的成为 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妥妥的民国农业重点大学啊
1934年4月20日,在武功张家岗校址举行学校大楼奠基典礼。在学校筹建过程中,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和陕西省水利专科班相继并入。
1938年6月, 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与该校合并 ,组建为国立西北农学院。
1979年10月,西 北农学院林学系迁出,扩建为西北林学院。
1985年经农牧渔业部批准,西北农学院更名为西北农业大学。
1999年,7个教学、科研单位合并组建为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 。
1978年没有进入全国重点大学名录,但是在后续补充进 全国重点大学 名录
现为 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 现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建设大学。
先进985,后进211当时农业部有好多院校: 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
其中中国农大实力最强毫无疑问,可以进211
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实力强劲,也没有问题。
西南农大和西南师范大学共享一个211名额。
东北农业大学靠特色也进入了211.
最后,实力最弱的西北农业大学没有进入211
到了1999年,正值大学合并的狂潮,西北农业大学就和7家单位合并了。
7家都是厅级单位,合并后,下一步怎么走?原来的校长和lilanqing关系不错,lilanqing是主管教育副总+理,所有211,985最后的决策权就是他手里。校长就一直往北京跑,运作此事,
因为合并单位比较多,领导怎么安排成了难题,如果领导搞成副部级,其他就可以安排一大群厅级领导。
主管部门有教育部, 科技 部,水利部,林豫剧,中科院,陕西省,。合并后,当日常管理。
组建高校。国务院下文,...
合并的时候,已经有很多985院校签约了,但是 第一批985院校名单还没有完全公布 ,西 北农林合并的时候,还没确定中国农业大学进如入,,
入985 呢。
因为这个领导是副部级,可以运作为985,所但是当时签约985的都是211院校。而西北农林不是211,应该是不符合条件的。但是中国嘛。关系硬了。一切规则都可以改。
有规则的地方必有潜规则。
所以钦定,必须进985,因为第一期都已经被抢占,。只能在第二期进。。
2004年,根据《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财政部正式启动二期建设。985工程二期建设共4所高校入选,
他们是: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央 民族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
但是有个严重情况,西北农林还没进211。。
只能和和稀泥了,后面进
当时二期211名单时候,传的沸沸扬扬,很多学校都传自己进入了211
到了2006年。谣?言成真。
不管怎么说,终于进入了211。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综合实力 综合实力看着也不错。就一个A-,好像对不起985帽子。。
其他家农业大学成绩怎么样呢?
中国农业大学 最厉害,有6个A+,211 南京农业大学 有4个A+。
211 华中农业大学 第三,有3个A+。
最惨的是985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都没有A+,连个A都没有,但是华南农业大学不是211。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作为985,985混的和非211一个水平。。。实在有点丢人。
所以不得不降格变成了双一流建设大学b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目前实力在7所农业大学倒数第二。作为一个985比那4个211都差,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
分数情况呢,以河南为例子,。其他省差不多。看到了没有,985的计算机,电气工程分数才590分,高不高?
咱来看一看
你要知道, 2018年,郑州大学的最低分是586,兰州大学最低分607。
你这个分数在郑州大学可是上不了计算机,电气专业的,所以这个性价比特别高。
的确农业类专业不好就业,但是这个计算机,电气就业不能说不好吧,将来考研,这个985身份,比211身份好吧。
同理,比其他很多211都性价比高,咱直说这个计算机,电气,电子,
推荐意见,如果分数足够高,志愿最后报考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的计算机,电子,电气,当然不要服从调剂就可以,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真是是不错的性价比王的大学 那么今天来看看这所位于陕西省的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是一所怎样的大学,又有什么样的学科优势,一起来看看吧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简称“西农或西北农大”,是由国家教育部直属,国家985 211工程类综合性重点大学。在建校 历史 方面,西农最早可以追溯到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至今已84年的建校 历史 和办学经验。是在1999年合并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大学等7科教单位之间而成现在的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排名方面,西农2016年全国排名是第65名,在陕西省排名第5位。
专业就业方面因为西农是一所以农林水产学科专业为主的国家重点大学,所以西农在农学、生命、植物、葡萄酒、动物医学和食品科学方面是比较有优势实力的。具体比如说:林产化工专业是很好的,这个专业类似于应用化学专业,这种化学类的专业的应届毕业生都是很好找工作的,而且这个专业的老师水平很高,实力也过硬。还有就是农学这个专业是西农的老牌专业,学科实力不用多说,但是因为是农学所以就业选择面不多,最好就是搞研究进入农科所/院。
再者就是西农的葡萄酒专业是亚洲唯一开设这个专业的大学,园艺也可以。西农的资环学院最好的专业就是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这个专业在全国都是排名第一的。还有就是西农机电专业和水电专业,这两个专业是西农就业率比较高的专业了,优势也强。
生活环境方面西农地处在杨凌,而杨凌是全国唯一一个农业 科技 示范区,路宽且干净,空气质量也好。学生宿舍方面一般都是6人间,食品学院在北校区,西边的环境还不错,还有号称中国校园最大的超市。研究生的话是4人间,宿舍楼实行刷卡进出,这样做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不过西北这个地方相对比较缺水,所以宿舍一般都是没有独立卫生间的,每层会有公共澡堂,宿舍有暖气、阳台、风扇但是没有空调。出行交通也是很便利的,去西安的宝鸡可以乘坐动车半小时就能抵达, 汽车 也方便,商场超市学校的都有,基本上生活用品都能在学校得到满足。校园环境相当不错的。
师资和学风方面虽然西农所在地的经济发展不是特别的好,不如其他985 211大学有名气,但是西农也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98所大学之一,师资力量和教学硬件不用担心,能够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和拨款,也有很多吸引人才的措施和项目。师生素质也都是很高的,远离大城市的烦杂和喧闹,学习氛围很好适合潜心搞学术研究,将来就业也不错。如果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出国深造的问题都不大。这所学校的老师和教授的水平也都是很高的,这点可以放心。
不得不承认的是,西农在众多985中综合实力还是比较靠后的,像工科、人文、经管专业实力确实是比较逊色些,毕竟西农是一所农林为主的院校,不是那种理工科和 社会 人文类的院校,这种弱势可以说是一种事实,不是我对西农的偏见。总的来说西农和同层次的上交大、西交大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造成这样的差距我想既有地理位置因素也有学科专业的原因。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为什么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的录取分数在全国的985高校中都常年稳居倒数第一的位置? 原因实则有三,现在就由圆梦志愿君来给大家详细讲解吧!
一是因为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校名的原因,西北给人的印象是校区位置偏远,不及大都市繁华。而农林这个词又直接让其他类的考生望而生怯,且农学本身就不是热门专业, 社会 认可度有限。
二是因为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地理位置不佳,位于陕西杨凌,而且周围还就只有这一个学校。不过虽然大多数人都只听说过陕西有千年古城西安,却从为听过杨凌这个地方。但其实,杨凌也曾是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三是因为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虽然是985高校,但从学校总体实力来看,却不比大部分的985高校强。
不过,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虽然在985大学中做了凤尾,但相比于211大学和其他普通一本大学,西农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觑,优势繁多的。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直属于教育部、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这几个招牌无论是在学校建设、师资,还是在学生就业时,都有着天然的优势。
学校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农业科学居US.NEWS学科排名全球第18位;农业科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之列,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6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之列。
另外,学校还建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62个省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很多初入职场的毕业生都知道,很多名企或较好的事业单位,在人才招聘时直接亮明了“985高校毕业”的要求,非此毕业生连面试的门槛都很难踏进。而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恰好又给了成绩优秀但又不是最拔尖的这一批学生,进入985高校的机会。
除了农林水特色学科外,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还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软件工程、 电子商、经济学、 金融学等热门专业可供选择。对于追求985名校,成绩又不是特别拔尖的学生来说,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有很多人说,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是985高校中垫底的,的确在全国高校排名中,西农的排名在985高校中比较靠后,但是这并不影响其在全国农林类高校中的地位。
因为西农远离西安、咸阳这样的大城市,而是处于关中平原上的小城市杨凌市,所以虽然这所大学是985的身份,但是由于其农业类、位置偏僻等原因,导致其录取分数线并不是很高,在陕西省基本上能实现刚进一本线就能被个别专业录取。
西农以及其身处的杨凌区是很多个国家部委与陕西省共建的,可见其重要性,也正是因为重要性,体现在陕西省的行政区划中,很多陕西省下发的文件中,杨凌都是单独出来和陕西各个地级市平行的。
曾经研究过杨凌区的地形图,杨凌区处于渭河北岸,整个杨凌城区基本上占了杨凌区一半的面积了,城区周边还有几个非城区镇;感觉整个杨凌区面积并不大,据说其以前是从临近的武功县分出来的,又从西边的扶风县拿来了几个镇,最终形成了如今杨凌区的格局。
曾经在秋天的时候去过杨凌,并且去了西农的北校区和南校区,那个季节的西农简直太漂亮了,金黄色的银杏树整整齐齐的,西农、杨凌看起来简直像传说中的童话镇。
西农身处偏远的杨凌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可以有这么大力度的支持,来支持学校的农业科研事业,城区附近的农田基本上也可以支持学校的科研活动;学校原理大城市的喧嚣,教师、学生们可以安安心心的搞科研,但是杨凌区又基本上可以满足学生们的各种需求。那些学习农业类的西农大学生毕业后,如果愿意留下来的话,杨凌还是有不少农林类公司、研究所可以去的,而且杨凌的房价并不是很高,完全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西农好坏姑且不论,但是西农培育了国内百分之八十小麦种,改良了几乎全国的苹果树,诞生了世界第一只克隆羊,有着国内第一的植物病虫害治理,有着亚太第一的葡萄酒专业,有着全球数一数二的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专业……等等等等,恕不一一例举,至于西农咋样,大家自己体回去吧。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西农的校址放在京津沪深等一线城市,有理由相信不是真正的学霸绝对高攀不起。
不得不承认的是,人家不论怎样说,都是一个正儿八经的985院校。这个身份就是其他很多学校无法企及的,哪怕人家现在是录取分数最低的985,甚至不如一些普通本科的录取分数线。对于高考失利,想要一个985学历,而后续对自己有规划的学生,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
西北农林是教育部直属的高校。
虽然在985中是属于末流的,但是在此次的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还是继续存在的,国家对这所学校依然是重视的。在一些只要985和211的一些单位,西北农林毕业至少是有入选资格的,其他学校入选资格都没有。
在2019年最新公布的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经费预算中,对西北农林的投入也在增长,虽然增长的幅度不大,但近几年一直在涨,是个比较好的势头,毕竟也有的学校是在降低的。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的优点
1、它是一个985。这个招牌无论是在学校建设、师资,还是在找工作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2、学校的保研率较高。现在很多学生想要继续深造,所以一个学校的保研和升学率是很重要的,保研率18%在全国占到第43位,升学率也还可以在40%以上,也是很多211达不到的水平。
3、西北农林 科技 的师资还是比较雄厚的。
有13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这个学科建设的强度,不少211是达不到的。
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1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青年长江学者3人;“万人计划” 科技 创新领军人才6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2人等。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的缺点
1、地理位置不太好,位于杨凌。这个地方比较偏僻,周围就一个学校,不利于学生想和其他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去西安找工作时,相比来说也不是太方便。
2、虽然是985,但是不如其他985的条件那么好,也就能和211比。
3、优势专业是现在很多人不喜欢学习的农林专业,所以受到很多限制。但是话说回来,农业是一个国家立足的根本,总要有人去奉献,去更好的改善产量、更好的产业布局、甚至是科学的种植等,类似袁隆平老先生。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坐落于中国农科城陕西杨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32所副部级建制重点大学之一,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分为南北校区,农学院在北校区,林学院在南校区。学校农业科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之列,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6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之列。葡萄酒专业稳居全国第一。
院系设置:资源环境学院、农学院、植物保护学院、园艺学院、动物 科技 学院等26个院部。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的优点:
1、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有着自己的优势,毕竟是985高校,学校的教育科研经费、还有副部级的待遇、未来学生在考研保研时的优势、选调生的选拔资格等等都是比较优越的。985这个招牌无论是在学校建设、师资,还是在找工作方面有天然的优势,而且学费低,录取分数线低。
2、学校的保研率较高。现在很多学生想要继续深造,所以一个学校的保研和升学率是很重要的,保研率18%在全国占到第43位,升学率也还可以在40%以上。
3、科研实力也非常强,大牛很多!如果是学农学方面的专业的话,是不用担心就业的。而且就业方向都特别多,比如考公务员或者去相关的事业单位。 学校的保研率和出国率都比较高,当做一个短期的跳板也是很合适的!
4、西北农林 科技 的师资还是比较雄厚的。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本科专业6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有13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这个学科建设的强度,不少211是达不到的。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11人等。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的缺点:
1、虽然是985,但是不如其他985的条件那么好,也就能和211比。
2、地理位置不太好,位于杨凌。这个地方比较偏僻,周围就一个学校,不利于学生想和其他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去西安找工作时,相比来说也不是太方便。
3、优势专业是现在很多人不喜欢学习的农林专业,所以受到很多限制。
但是话说回来,这样的一所优秀农林类大学地处农科城也是比较贴切的,因为这样的地方有更多的土地让他去搞农业科研;而如果这样的一所大学地处大城市的话,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的土地供应来做农业科研了!
总结起来,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是985,但是同国内最高水平的清华北大或者西交上交还是有不小差距,但是差距正在逐渐缩短,西农发展很快,在生命科学和植物保护以及旱区农业、农林经济管理等方面,国内是领先的,机电、水建、食品、信工就业普遍好!
如果评价985或一流大学里知名度相对低的学校,那么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一定会上榜,甚至超过兰州大学!
为什么这样说呢?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基本上在北方甚至西北地区听说过的人也不是很多,在南方基本上名气就更没有了!
原因3点!
1.农学本身并不是热门专业,所以 社会 认可度有限,而西农本身就是农学为主的大学,或它的最强学科就是农学类,所以在目前这个功利的 社会 里,家长和学生们对农学的热情并不高!
2.陕西杨凌这个地方虽然离西安很近,但毕竟还是有点偏,尽管西农有个5000多亩的大校园,但因为不是在繁华地区,所以没有那么大的地缘吸引力!
3.学校本身是农林 科技 方向,16部参与共建可以说扶持力度很大,因为毕竟我国是农业大国,所以农学肯定国家会大力扶持,但同理,农业要实验用田,所以基本上都在偏远地区,远离市中心!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本身是一所很不错的学校,如果你喜欢农学方向,那么这所学校完全可以满足你!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坐落于陕西省的杨凌,这个大家可能都知道,就不进行必要的说明了。菜鸟要说明的就是大家对于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可能有一些误解,因为这所高校本身属于农林类,算是比较偏门的一个专业大类吧,再者985高校里面有一所中国农业大学,所以才显得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的名气没有那么大。其实,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却是一所非常好的农林类大学。
这是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在陕西省的高校中的排名。讲真的,陕西省的好大学还是比较多的,所以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的排名算是排的稍微有些靠后,在强校居多的陕西省,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一下子就显得不太出名了,但具体的情况是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是比较不错的。老牌的农林类的985高校,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
这是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在陕西省和全国的总体的排名情况,大家都可以看一下。这个排名菜鸟觉得还算是比较可以吧。毕竟学校的性质决定了其竞争力的发展情况,但总体来说也是非常不错的了。
这是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的一流学科名单。只有一个农学专业,算是其发展的具有特色的专业了吧。还算是非常可以的了。
这是菜鸟整理的一些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比较好的一些专业的分布情况,这个图片中的专业大家都可以好好的了解一下。如果有对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好好的了解一下。
211大学是怎么产生的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历来有确定重点的传统,不管是中学和大学,确定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还是在建国后还是到211工程、985工程,现在的双一流建设,每次都会确定一批重点大学。百年来,中国大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重点大学是如何产生的?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1951年9月,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
民国没有重点大学,
但有西南联大、中央大学等世界名校
在中国历史上,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在19世纪末期,随着传统教育的衰落和现代新型高等教育的兴起,才逐渐出现的。当时的大学基本上都是由私人创建的,如高层官僚、开明绅士、传教士等,1895年建立的北洋公学,1896年建立的南洋公学,是中国现代大学的雏形。
民国时期,蔡元培借鉴德国的大学模式,把高等院校分为以理论学科为主的大学和以应用性学科为主的专业院校。他对北大进行教育改革,设立课程选修制度。五四运动后,北大一跃成为中国当时最有名的大学。
20年代初期的新学制深受美国教育制度的影响,高等学校分成了大学、独立学院和专科学校两种。新学制实施后,涌现了大量高等专业学校,学习工程技术、法律、医学、农业等专业技术。
1927年,新的民国*在南京成立。蔡元培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国立高等学校体系,在他的倡议下,中华民国大学院成立,除了管理全国的大学、图书馆等文化教育机构外,还起到教育部的作用,负责全国的教育立法工作。他还在全国实施大学区制,把中国分成若干学区,每个学区都拥有一定数量的高校。但是大学在之前就获得了相当大的自治权,并不愿意服从中央*的规划。1928年,蔡元培的改革计划以失败告终。
抗日战争 爆发后,沿海的高校大量内迁,四川、陕西、甘肃、云南等省的高校数量迅速增加。西南联大合聚清华、北平、南开三校之力,是当时全国最好的大学,也是当时世界的名校。抗战结束后,各校又纷纷回迁,并没有改变中国高校地理分配不均的状况。
1949年之前,陆续出现了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央大学、交通大学、南开大学等著名高校。西南联大培养过 杨振宁 、李政道等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央大学1948年在全亚洲排名第一。
同时教会大学为中国的教育科技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顶尖教会大学的教学质量并不逊于国立大学,如金陵大学在南京堪与中央大学媲美,燕京大学在北京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并雄,圣约翰大学在上海与交通大学齐驱。
现代大学建立初期,在办学思想、课程设置等方面,基本是移植了欧美和日本等国家经验,结合中国传统和实际情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知识自由和社会责任的大学办学思想。
50年代开始院系调整,建立重点大学
建国后,*接收旧国立大学,号召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开设适应国家实际应用所需要的课程,同时把马克思主义教学内容融入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在苏联单科大学教育模式的指导下,进行了“院系调整”的教育改革,旨在使教育地区分布合理化,和对课程模式、高校名称进行调整。那些已经拥有人文科学、基础科学、工程学、教育学、农学和医学的综合性大学被纷纷拆散,并入新成立的各院校中,私立和教会院校也被合并重组。
中央大学被肢解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几个大学,交通大学成为纯工科大学,唐山、北方两交大也相继独立,浙大按理、工、农拆成几部分。它们是院校调整最大的受害者,北大和复旦则是院校调整的最大受益者,特别是复旦一举成为全国顶尖大学。
到1955年,一个结构严密的高等教育体系形成了。中国人民大学在这体系中居首,其次是高等教育部直接管辖的一些工业大学和综合性大学,再次是由一些其他部委管辖的部属院校。
50年代末期,地方创办的大学明显增多,如湖北大学、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等。从1957年到1960年期间,高校数量和入学人数增长惊人。高校数量从1957年的229所增加到1960年的1289所,学生数则涨了至少一倍。
“ 文革 ”期间,高等教育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曾一度停止招生,一些学校被裁并、撤销。1971年高校数量328所,被砍掉了106所。
1954年,开始出现了第一批重点大学。教育部指定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 6所学校为重点大学,到1959年又扩展到了16所。重点大学不断增加,到“文革”前,全国重点高校有68所。
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到1946年结束。
“七五”“八五”期间重点建设15所大学,
南大、浙大缺席
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开复苏。“文革”中被搬迁和解散的各类院校开始恢复,1952以后停办的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也得到了恢复。
1977年5月2日 * 提出要办重点大学,集中优秀人才办。1978年恢复“文革”前60所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并增加28所高校为重点大学。1978年国务院最终确定的88所全国重点大学至今仍具有重要影响力。
八十年代初,四所大学校长(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联名向中央写信,建议中央*增加对教育的财政预算和投入,特别是要拨出专款、大力度地支持全国著名的部分重点大学建设。国务院采纳了这个建议,并于1984年确定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大、 西交大 、中科大六所大学纳入国家“七五”重点投资建设项目,后来增至15所。而上述四所大学均未上榜。
“七五”国家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确定后的十年间,教育领域的格局并未发生大的变化。因此五年后这15所大学又顺延为“八五”重点建设的大学。
建国初期的学校系统图
90年代高校格局大乱,211工程名单起变化
进入90年代,南大、浙大的崛起使高校格局大乱。南京大学要求每位博士生必须发表两篇SCI文章才能拿到学位,使得连续7年SCI文章位列全国高校第一,学科建设水平、教师科研能力也都迅速提高。浙江大学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其规模一度比其他同类学校高出一倍以上,使得浙大在学科布局,特别是理科博士点的布局及国家重点学科的争取中都取得主动。华中理工、东南、天大、哈工大等校发展也很快,之前的重点大学建设名单有些不适应了。
1995年,开始了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大学的“211工程”。用新的15所高校取代了老的15所。去掉了 国防科大 、人大、北师大、北医大四所,新添了南大、浙大、南开、天大共四所大学。211工程一定程度促进了各校的竞争,也一定程度助长了攀比。迄今为止,根据教育部官网数据,中国共有112所 211院校 。
1966年大学停止招生,1970年和1971年开始试点招收工农兵学员,每年只招4万多人。
985工程是211工程的升级版,
是高校重中之重
从1996年,国务院、教育部就设想再从这15所大学中选出10所,作为中国高校航母,即重中之重。国家将投入巨资,目标是在中国打造10所国际一流的、高水平大学。这就是所谓的“985工程”的原型。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 *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首批“985工程”的9所院校当年12月出炉:北大、清华、复旦、上交、西交、南大、浙大等教育部属七所、中科院属中科大以及国防科工委属哈工大入选。其中北大、清华是重中之重,南大、浙大则是新面孔,取代了北理工、北航的位置。
“985工程”成了其他各校争抢的名额,不断扩大。至今, 985高校 共有39所。而第一批上榜的9所顶尖大学基于互相认同,为了互相促进,“九校”组织了自己的“常春藤联盟”,即 C9联盟 。
1977年12月11日,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走进考场。
985、211工程形成身份壁垒,
造成资源分配不均
很多高校纷纷开始合并。北京大学合并北京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合并上海医科大学,上海交大合并上海农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华中理工合并同济医科大学、 武汉城建学院 改名为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大学则合并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合并了杭州大学、 浙江农业大学 、浙江医科大学。吉林大学合并了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
211工程和985工程,本意是集中优质资源重点建设一批学校尽快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很多高校却把它当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高校有了一个985的帽子,一戴定终身,缺乏淘汰、更新的机制。
在招生中,985、211高校能轻松地获得比一本普通本科院校更好的生源;获得的国家资源也远比其他普通院校多。据媒体报道,2013年,清华大学科研总经费最多,为39.31亿元,财政拨款为27.75亿元,而非“211”、“985”的高校科研经费最多的西南石油大学,4.6亿元经费中仅有26.1%为财政拨款,约1.2亿元,两者科研经费所获的财政支持相差26亿之多。
另外社会上的用人单位会以985、211工程为标杆来简单衡量人才。虽然教育部多次提过“不得设置211、985门槛”,但实际收效甚微。甚至部分事业单位选拔,一些地方公务员引进人才,也把985视为一个必要的门槛。
这些弊端让“985”“211”的存废争议在社会上时常出现。2014年11月,一则“国家已低调废除高校‘985工程’‘211工程’,中国大学格局面临重新洗牌”的传闻在网上持续发酵。虽然教育部后来辟谣了,但关于“985”“211”高校存在价值,关于教育资源失衡、大学等级森严、利益固化等弊端却再度成为热议焦点。
教育部多次提过“不得设置211、985门槛”,但实际收效甚微。
“双一流”是211、985的延续,
引入淘汰机制
东南大学教育专家爱仲伟俊表示,国家现在提出“双一流”,是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选择。“我们最早提出211概念,是为了做出一批好大学;后来提出985,是为了培养出一批更优质的大学;现在提出双一流,是要再提升一个层次,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三者之间是一个层层递进、逐步发展的关系。
早在去年1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到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后每五年一个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
与985、211工程不同的是,一位教育部官员表示,“双一流”建设的评审标准、资金分布都会有新的机制,不会像以前一样向确定的一所高校拨款。“会更注重学科建设,同时在遴选上,会有滚动淘汰的机制加入。”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正式确认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双一流建设学科共计465个(其中自定学科44个)。
以上就是好上学整理的陕西院校经费预算排名公布 简述高等教育大众的利与弊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好上学。
标签:陕西院校经费预算排名公布??简述高等教育大众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