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款禁用看黄免费入口尿口_十八勿扰3000在线观看_中韩乱幕日产无线码一区v

好上学,职校招生与学历提升信息网。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好上学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好上学

>

职校资讯

>

招生要求

上海大同大学 大同大学的海上依稀大同梦——上海大同大学 - 百度...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4-08-12

今天,好上学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上海大同大学 大同大学的海上依稀大同梦——上海大同大学 - 百度...,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
上海大同大学 大同大学的海上依稀大同梦——上海大同大学 - 百度...

大同大学的中国知识分子创办的大同大学

马学强(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本文是为纪念上海大同大学创办100周年所撰)
◎1912年3月,胡敦复等人在上海创办大同学院,到如今,大同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在其四十年的大学历史中,大同一直是上海乃至全国私立大学中的翘楚,素有“北有南开、南有大同”之说。
◎1920年代的教育部报告称:“综合言之,此次视察六校(复旦、沪江、大同、大夏、光华、暨南),……据视察结果,办学精神,极为贯注者,为大同、沪江二校。理学院 办理较有成绩者,亦为沪江、大同二校。……”
◎1922年大同学院正式立案并改称大同大学。经过第二次立案后,私立大同大学的行政体系逐步完善,院系设置基本成型,进入繁荣时期。
◎1928年起,大同大学已经成为中国第一流私立大学,大学科有文学院、理学院与商学院,下设九系,普通科有高中、初中两部,全校占地90亩,大的建筑物15座,有学生八百余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大同大学毅然创办工学院,下设电机、土木、化工三系,1948年添设机械工程系。至1948年,大同大学部学生已逾2700人,中学部学生逾2500人,为沪上私立大学榜首。从1941年至1952年,工学院共毕业学生2228人,这些人后来成了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从大同学校走出来的两院院士就有39位。
◎1952年,大同大学在院系调整中被撤并 ,大学部分被并入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学校,仅中学部分在继续发展。1952年以后的大同中学,随着时代的波涛蜿蜒向前。
民国学校的类型多样,创办人的教育背景与社会经历亦各异。上海大同大学是一所由中国知识分子自己创办的学府。大同大学的创立,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与人文积淀,以胡敦复为首的大同创始者,大多源自江南世家、诗礼之族,潜移默化,传承沿袭,秉承悠久的士大夫办学传统;但同时也彰显了时代的演进,他们中大多数人有出海留洋、就读于欧美名校的经历,颇具世界视野,深得西方办学的精髓。出入中西之间,兼通新旧之学,所以自办的大同大学,格局与气象非同一般。 清王朝覆灭,民国创立,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民国元年(1912),在上海陆续涌现了一些新式学校,大同学院(1922年改称大同大学)即为其中的一所。大同学院创办之前,上海已经有不少各类性质的学校。翻阅商务印书馆所编、民国元年出版的《上海指南》,其中列举了7所“大学校”,分别是:南洋大学、中国公学、复旦公学、震旦大学院、神州大学、圣约翰大学堂、浸会大学堂。还有一批中学校、师范学校、小学堂、幼稚园、女学校及其他各类学校。这一时期上海的学校,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由传教士或其他外国侨民开办的学校;二由中国人自己所办的学校。国人自办的各类学校中,又有公立与私立之分,所谓公立学校,“是指公款筹办并直接受上海地区教育局管辖的学校”。而私立学校,在经费上均需自给,但也要受教育局的监督。1912年3月胡敦复等人在上海南市创办的大同学院,就是一所由中国人自办的私立学校。据吴在渊的《大同大学创办记》记载:“大同经费,向持不募捐款,不取官中津贴之旨,故全恃立达之补助,立达则仰给于社员。”
大同的创办与一个叫“立达学社”的学术团体密切相关。1911年夏,在清华学堂任教的胡敦复与一批主要来自江南地区的教员朱香晚、华绾言、顾养吾、吴在渊、顾珊臣(丞)、周润初、张季源、平海澜、赵师曾、郁少华诸人,有鉴于其时教育尚未发达,决定取《论语·雍也》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之意,成立“立达”学社,以“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为宗旨,推举胡敦复为社长。
立达学社成立后,社员们讲学励志,非常关注时局,尤其关心通商都会上海的动态。由于游美学务处和清华学堂的一些事务均受制于美国公使馆,在教学方式与生活待遇上,中美教员之间也多有隔阂与差距。1911年秋,因不满清华学堂外国主事者的办学方式,胡敦复以不能遵办辞职,离开清华来到上海。不久,武昌起义爆发,上海响应光复。立达学社其他社员相继离京,与胡敦复会合于上海,他们在这里积极筹建新学校。
胡敦复抵沪后,受老师马相伯先生的特聘,赴复旦公学担任教务长,同时,与立达学社成员保持密切联系。后因一琐事引发复旦学生*,复旦校董会重组校务,胡敦复借此离开,与立达学社成员专心致志筹办自己的学院。经数次商讨,立达学社同仁决定创办大同学院,以“研究学术,明体达用”为宗旨,以“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为校铭。为何定“大同”为校名?据郁少华在《大同大学校史》中的记载,“系取义礼记礼运篇,揭大同之意”。(《礼运·礼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
在大同学院开办前的1912年2月,立达学社存有224.548元。学校开办后,费用上升,1912年7月,有一项“特别捐”即达1961元。此后,社员们投入的钱不断增加,用于大同学院不断增加的各笔开支。立达学社社员缴纳的社费(社金)成为大同办学初期资金的主要来源,对此,立达学社社员郁少华后来回忆:“(大同)所有任教任职,均不支薪,其在他埠服务者,并以所得薪水百分之二十,为立达学社之经费,亦即为大同之经费,另以所得薪水百分之一,为社员应缴之社费,其在大同任职,同时在他处*者,所得之薪水亦如之。”社员们还把在其他地方其他学校任职的薪水拿出来作为立达学社的经费,也就是大同学院的经费。
从北京到上海,立达学社成就的最大一项事业就是创办大同。早期立达学社的社员大多年富力强,最大的是朱香晚,44岁,最小的是顾珊臣,仅24岁。他们怀抱理想,准备在上海一展宏图。立达学社的同仁一致推选胡敦复为校长,“资其学广闻多,擘画周密,以遂其素所志(主)张分科崇实之志”;而推年长的华绾言为教务、庶务员,“资其以身作则,德化诸生,以遂其素所主张以诚感人之道。”立达与大同密不可分,初期大同学院的教师,实际上大多数也就是立达学社的社员。 无论是立达学社的组建还是大同学校的发展,其核心人物无疑是胡敦复。胡敦复长期兼任立达学社社长与大同校长,其地位可想而知。
胡敦复,来自江苏无锡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江南世家,其先祖胡瑗(993—1059年),字翼之,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州)人,北宋名儒,也是一位教育家,世称安定先生。宋景佑年间,胡瑗开始到苏州一带设学讲授儒家经术,经范仲淹的引荐,胡瑗以布衣身份,得到仁宗召见,被授试秘书省校书郎。范仲淹经略陕西时,被举荐为丹州(今宜川县)推官。后以保宁节度推官教授湖州。胡瑗在地方重教兴学,卓有成效,名声远播。曾为太子中舍。嘉祐初,擢太子中允、天章阁侍讲,仍治太学。以太常博士致仕,归老于家。后胡氏一支就定居于无锡。
胡瑗后代秉承家风,崇文重教。至胡瑗的第二十九世孙胡和梅,幼承家学,禀性仁厚,操行至清,急公好义。曾以恩贡生任桃源县(今江苏泗阳)教谕,清末被举为江苏咨议局议员。有子四,其中长子尔平(后改名壹修),次子尔霖(字雨人),三子尔洽(字合如),四子保如。胡壹修即为胡敦复之父。
在家族中,对胡敦复影响较大的是他的仲叔胡雨人。胡雨人生于同治丁卯(1867),光绪十七年(1891)中秀才。后留学日本弘文学院师范科,曾参加同盟会。回国后历任北京女子师范学堂校长、江阴南菁书院院长、无锡公益工商中学、常州中学、宜兴中学等校校长,并在家乡创办胡氏公学及图书馆。妻王氏于结婚三年后病故,继娶王氏表妹周韫玉为妻。周韫玉亦热心教育,曾任教于丽则女校和苏州振华女校,举凡修身、国文、历史、地理均能胜任代课。光绪三十四年(1908)秋,协助雨人在北京创立女子师范学堂,以斋务长兼教修身,曾赴日考察女子师范学校。有二子一女:宪生、健生,女儿胡卓。按胡敦复之子胡新南的说法:胡雨人“在教育界和马相伯、吴稚晖都是同一时代的人,而且和他们齐名。因此家中的教育工作,所有子侄辈包括媳妇在内,都由雨人公负责带领”。
胡壹修、胡雨人兄弟重视教育,始自家庭。所以胡家子弟,入学较早。胡敦复的启蒙教育,受教于叔叔胡雨人。1897年,当胡敦复12岁时,南洋公学开办,胡雨人即让侄儿考入学习。后进入震旦学院,师从马相伯、蔡元培、吴稚晖等诸名士,并学习拉丁文。后在胡雨人的鼓励下,与大妹胡彬夏同赴南京参加“江宁学务所”举办的官费留学考试,双双考取。家族重教育的传统,使胡氏子弟无论在延续旧学抑或接受新式教育方面均“捷足先登”,受惠良多。尤其提及“女子教育”,胡家也是开风气之先。后来大同学院创办,招收女生,与胡氏的家族传统不无关联。
胡氏家族与大同的关系,从立达学社的成员构成与演变中也可窥知一二。自立达学社成立以来,虽陆续吸收了一些新社员,但选择颇严,故入社者甚少。其社员变动情况如下:1912年,有王君宜、陈士辛、吴步云、曹梁厦(惠群)4人加入。1913年加入者,仅顾勗哉一人。以后十余年,并无人加入。直至1927年,追认胡明复为社员,并延请叶上之、胡宪生、胡刚复,及胡范若4人为社员。1937年又公议延请胡卓为社员。同年,还延请关实之、陶慰孙为社员。此后,无新社员加入。
四十余年来,入社者总计只有24位,其中11位为最早一批社员,后陆续加入的仅13位,其中来自胡敦复家族的有:胡明复、胡刚复、胡宪生、胡范若、胡卓5人,连胡敦复在内共6位。换言之,立达学社24位社员中,胡氏家族成员占了四分之一。其中,胡明复、胡刚复为胡敦复弟弟,胡范若为胡敦复妹妹;胡宪生、胡卓为胡雨人的子女,即胡敦复的堂弟、堂妹。敦复、明复、刚复与宪生等,曾相继留学海外,而胡家的女儿如胡范若、胡卓等,也“均留学日本、美国,有声于时”。
胡氏家族中的不少成员与子弟,或执教于大同,或就读于大同。以1927年为例,胡敦复主持大同大学,成立校董会,推马相伯为第一任董事长,呈请国民*立案,当时文学院院长由胡宪生担任,外国文学系主任由胡卓担任,理学院院长为胡刚复,下设数学系,主任胡刚复兼,哲学教育系,则由胡敦复自任,其他家族成员也各有职务。此时大同大学,“规模大具,校誊蒸蒸日上”(杨恺龄:《胡敦复先生行述》,载无锡村前版《胡氏宗谱》,1998年刊印)。胡敦复、胡刚复、胡宪生的子女也大多就读于大同。据胡新南回忆:“小学毕业后我就跟父亲回到上海,在上海的大同大学附中念初一。……我在大同高中毕业以后,也想去报考公立大学。记得那时我向继母要钱去报名,她问我要钱做什么用?我说要去报考清华大学,正在这时候,父亲刚好走过来,问说:‘他要钱做什么?’母亲说:‘他要去考清华。’父亲听了就说:‘不要给他钱!’又很严肃地对我说:‘我自己办的学校你不念,谁还去念?’被父亲这么一说,我也就没去成清华了,于是进入大同大学化学系就读。”胡氏家族不少子弟的经历与胡新南相似。这体现出胡敦复办学的自信。
无锡胡氏家族与上海大同大学的创办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郁少华在《大同大学校史》中提到:“此缔造艰难之大同,经数十年之经营努力,对于社会,略有贡献。虽由于创办人不辞劳瘁,培养孕育此赤子,然亦有赖于校内教职员之同心一德,及热心赞助本校,如马相伯及吴稚晖先生等指示提携之功,并穆、竹二君协助之力也。”文中提到的马相伯、吴稚晖,曾先后担任大同大学校董会董事长,而“穆、竹二君”,穆指的是穆湘瑶(字恕斋),竹指的是竹淼生,他本身是大同学生,后任大同大学校董。
要办好一所学校,背后的“社会资源”非常重要。随着新资料的不断发现,与大同办学有关的人与事,其内在联系也逐渐被揭示出来。从立达学社社员尤其是胡氏三兄弟的教育背景及主要社会经历可以梳理出多条脉络:
其一,近代上海学校发展的脉络。胡敦复从小随其叔胡雨人读书,12岁到上海,先后从马相伯、蔡元培诸名师游,相继就读于南洋公学(后改称交通大学)、震旦学院、复旦公学等,并在徐汇公学从马相伯学拉丁文。胡敦复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社会经历,“故中英文、数学之根基深厚,新旧学无所不通”(杨恺龄:《胡敦复先生行述》)。明复、刚复也在很小的时候来到上海,均曾在南洋公学学习。后刚复入震旦,以“震旦预科”通过庚子赔款留美生考试,入哈佛大学。胡氏兄弟在上海所接受的这段教育,与晚清上海教育的格局有关,既有教会学校,也有国人自办的学校,从徐汇公学到震旦学院,从南洋公学到复旦公学,这是上海早期新式教育涉及的几所重要学校。胡氏兄弟从上海起步,相继赴美国留学,其中胡敦复早些时候即获得康奈尔大学学士学位,而明复、刚复后均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三兄弟先后回到上海,从事他们的办学活动和教学研究工作。他们在自办大同大学的同时,后皆任交通大学教授。其中,胡敦复一度任复旦公学教务长,后兼任交通大学数学系教授、系主任,在交大任职长达15年(1930-1945年)。从某种程度上说,胡氏兄弟的经历较完整地反映出近代上海学校发展的轨迹与历程。
其二,近代留学生的脉络。胡敦复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天文、数学等学科。此时,正值清*外务部以美国退还庚子赔款之钱款成立“游美学务处”(总办为周自齐),并创办“游美肄业馆”(后更名“清华学堂”),招收优秀学生资送留美深造。胡敦复先是在“游美肄业馆”任教,后受聘为“游美学务处”(设于北京清华园)教务长,负责招生事宜。不久,“游美学务处”借北京清华园故址自办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即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堂成立后,胡敦复接任教务长。宣统元年(1909)八月,招考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对象为二十岁以下的高中生,在美先读一年预科,而后再去各大学就读。这一批共录取程义法、梅贻琦、程义藻、王琎、胡刚复、徐佩璜、张廷金等47名学子先行资送放洋赴美留学,胡敦复还陪同前去安排他们入学。第二批在宣统二年(1910)七月举行,考取赵元任、竺可桢、胡适、胡达(明复)、胡宪生、过探先、周象贤等70人,同年赴美留学。第三批是在宣统三年(1911)八月考试,考取梅光迪、陈长蘅、姜立夫、王赓、卫挺生、王求定等63位赴美深造。这些品学兼优的菁英,在美取得学位后回国,很多成为现代中国文化、科技各学术领域的开拓者或领导人。清华的这三批直接留美生共180人,其中,胡刚复、胡明复为胡敦复的弟弟,胡宪生为胡敦复堂弟,过探先娶胡敦复堂妹胡竟英为妻,姜立夫娶胡敦复妹妹胡芷华为妻,他们与胡敦复关系紧密自不必说。而其他的一些留美学生,不少人与胡敦复也一直保持密切联系。
无论是近代上海学校的传承体系,还是与胡氏兄弟有关联的那个留学生网络,均与近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
以大同大学校董会为例。1928年至1952年,大同共有校董35位,仔细分析其构成,有几类:一为立达学社社员与胡氏家属成员,如胡敦复、朱香晚、吴在渊、平海澜、曹惠群、郁少华、华绾言、胡宪生、胡刚复、王志莘(胡敦复的妹夫,胡六英之夫)等;二为胡敦复早年在上海就读时的老师,如马相伯、蔡元培、吴稚晖等;三为清华的早年留学生,如竺可桢等;四为大同的校友,这是大同创办以后发展衍生出来的,如竹淼生,大同大学新闸路校舍,“乃得校友竹君淼生之协助,在新闸路质得基地五亩许,自建四层楼新校舍,于民国二十八年秋季落成,即于八月间迁入。”五为社会名流,如宋汉章等。
再以几位具体人物为例。1897年10月,胡敦复入上海南洋公学刚设立的外院学习。1898年春,南洋公学成立中院,他即考入中院学习,至1901年中院毕业。时值南洋公学新设特班招生,胡敦复又被选入。其时,蔡元培为南洋公学特班教习。1903年,在南洋公学执教的蔡元培商请在徐汇公学的马相伯开办学校,教授西学。“先是,蔡孑民先生等以求西学必先通其语言文字,而西人教会学校及国人自办之学校但会童蒙设法,因袭成规,径迂时缓,不合成年人求学之用,乃邀约同志胡敦复炳生贝季眉寿同诸君,请先生讲拉丁文。至是,先生以来求学者众,……”(《上海各界追悼马公相伯大会特刊》,“马相伯先生百岁年谱”,1940年刊印)从这些资料来看,胡敦复与马相伯、蔡元培等先生等早已相熟。1903年,64岁的马相伯联合南洋公学师生数人创办震旦学院。随后,胡敦复也转入震旦公学读书。在《震旦校友》中记载:胡敦复,学年癸卯(1903),后为大同大学校长。1905年,马相伯创办震旦未久,即因“外籍教授(南从周等)以耶稣会派之教育统治学校,以陶冶宗教意志为主旨,关于训练则采取严厉干涉主义,与初创学院时养成自治之风不同”(盛成中:《马相伯先生荣哀录》),于是率领学生离校,于吴淞另创一校,这就是复旦公学。胡敦复追随马相伯,又成了复旦公学的学生。1911年胡敦复在辞去清华学校的教务后,因老师马相伯的邀请,曾一度主持复旦教务。在了解这段历史后,就知道了胡敦复与马相伯、蔡元培等人之间的渊源。
作为胡敦复参与的清华考选留美学生,胡适于1910年赴美留学,获得多个学位,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与胡适一起留学的还有胡明复,1910-1914年间,两人均有一段康奈尔大学的共同经历。后来,胡适来沪,曾几次拜会胡敦复、胡明复兄弟。1926年3月,值大同建校十五周年,胡敦复还曾邀请胡适来校演讲。
除胡敦复兄弟外,其他立达学社的社员,均有一定的社会交游与关系网络。大同办学的社会资源丰富,与海外著名高校,以及国内的主要大学、学术机构如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北洋大学等都有密切联系,大同的不少教师本身就是这些大学的教授,他们共同为近代中国新知识传播、新学科构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上海大学有哪些


上海大同大学 大同大学的海上依稀大同梦——上海大同大学 - 百度...

1、复旦大学

上海市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大学数量比较多,其中复旦大学就是名校之一。复旦大学拥有非常不错的地理位置,再加上雄厚的教学实力,深受广大高三学生的认可。复旦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 全国重点大学 之一,也是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

2、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是一所可以媲美复旦大学的高校之一,在全国大学的排名也非常靠前,实力雄厚院校专业众多,是值得大家报考的大学之一。上海交通大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 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 的全国重点大学。

3、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是上海市名校之一,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性重点大学之一。该校是由教育部、国家海洋局、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4、华东师大是985

211工程 大学,在我国的师范类学校中, 华东师范大学 仅次于 北京师范大学 ,排名第二,很受女性考生的欢迎。教育学,心理学,播音与主持,地理科学是华东师范大学的王牌专业。

5、上海财经大学

是一所211工程财经类学校。由于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薪资仅次于 清华大学 ,在全国的各大高校的排名也是数一数二的所以 上财 的录取分数也是只升不降。上财的 会计学专业 在国内排名第一,是非常热门的。

上海大同大学为何被解散


上海大同大学 大同大学的海上依稀大同梦——上海大同大学 - 百度... 大同大学是民国时期上海十分有名的私立大学之一,尤以理工著称,有"北南开,南大同"之美誉。

作为上海地区一私立大学,大同学院既没有*的扶植,又没有大资本家的援助,凭借的完全是这十多位知识分子的捐助。创建早期,为维持扩展校务,立达学社不断修改章程,以筹集款项。

与一般私立大学主要发展方向为文商法不一样,大同大学一直以理工闻名沪上。大同这一办学特色自然与立达学社社员教师群体的学问背景有极大的关系。社员教师群体中前期是文理各半,后期以理工为主,总体上是以理工背景为特色,如在中国近代 数学发展史 上有重要贡献的胡敦复、吴在渊、胡明复,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胡刚复,著名化学家和教育家曹惠群、陶慰荪等。

1952年10月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大同大学商学院并入上海财经学院,理学院并入 复旦大学 ,工学院相关科系分别并入 同济大学 、交通大学和 华东化工学院 ,文学院(文学系、哲学教育系、史地政治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取消大同大学建制。

注:
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 是中国对境内高等院校进行的整合和重组,1950年代初期,中央决定重建教育体系,将大批原有综合性大学内的院系拆分,并重组成为新的专门学校。否定欧美式教育制度而移植 苏联模式 ,院系调整即其产物。

消极的一面:全国高校开始学习传播苏联式的灌输式教育,培养出的青年大多缺乏判断力。高等学校从此丧失了教学自*。私立大学、教会大学全部被裁撤。如私立大学 上海大同大学 被分割,支离破碎;教会大学 上海圣约翰大学 、震旦大学等被瓦解并分配到其它院校内。

楼主可以查阅相关的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历史资料,了解详细的调整内容以及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大同大学的海上依稀大同梦——上海大同大学 - 百度...


上海大同大学 大同大学的海上依稀大同梦——上海大同大学 - 百度...

大同大学是民国时期上海十分有名的私立大学之一,尤以理工著称,有“北南开,南大同”之美誉。另一方面,立达学社——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知识分子团体——创办与维持大同大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大同可谓“爱国办学的范例”。 1911年1月,清*批准成立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该学堂专门培训在全国选拔的留美学生,胡敦复被任命为清华学堂第一任教务长。
胡敦复(1886—1978)数学家、教育家。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其父胡壹修及仲叔胡雨人都是清末民初在当地兴办新学有影响的教育家和水利事业家。1907年,胡敦复与大妹胡彬夏皆通过考试,成为我国首次公派的留美学生。9月,胡敦复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数学,1909年毕业后,适逢清廷成立游美学务处,即被招回国参加留美学生选派工作。从1909年8月至1911年6月,他在游美学务处主持考选了仅有的三批直接留美学生,共180人。他们中后来很多人都成为中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如梅贻琦、竺可桢、胡刚复、胡明复、胡适、赵元任、姜立夫等,说明胡敦复选才有方。
当时,清华学校里美国教员与中国教员待遇悬殊,不仅工资有近十倍之差,居住条件更有天壤之别。而且,由于游美学务处和清华学堂的许多工作都受制于美国公使馆,在教学上稍有不合美国人心意的,公使馆便横加干涉。美方一定要在清华开设美国史地、政治、公民等课程,并要学生将美国历届总统、历史上的名人,以及所有的州、州府,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川都一一背诵出来。这一切,引起了中国教职员的强烈不满,也让身为教务长的胡敦复十分愤懑。
为维护自身权益,胡敦复与同在清华任教的平海澜、朱香晚、吴在渊、顾珊臣、郁少华、张季源、顾养吾、华绾言、周润初、赵师曾等11人,于当年6月组织立达学社。学社以“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为宗旨,胡敦复任社长。据创办初期颁布的《立达学社简章》,其主要社务分三部分:教育事业,“或建设,或补助,或刊行着撰,但不妨碍政界,力之所至,节次进行”;常务每年暑期举行大会议事,每月召开常会讲习;杂务“裁答书函,收支款项”。简章并没有专门创办高等学校从事教育的意向,主要是通过包括入社费、捐助等社费来补助或资助教育事业等,但其后的遭遇促成了他们最终结缘与创办私立高等教育。
暑期开学后,胡敦复即主张清华学生应多读理工科课程,这与美籍教员瓦尔德主张多念英文和美国文学、美国史地的意见发生分歧,于是,美国公使出面干涉。他遂以“不能遵办”愤然辞职,随即离开清华回到上海。吴宓评价胡敦复“为人才学极富,且就任以来办事亦极有条理,但诸种举动皆嫌过于专制,自拿主意,不与众商量,所以同那些美国教员很不和睦,而且性气高傲。”如此看来,辞职也是在情理之中了。10月,辛亥革命爆发,立达学社十余名社员也集体辞职,南下申城,与胡会和。 1912年3月19日,由立达学社创办的大同学院在上海南市区肇周路南阳里挂出了牌子,这天正是其首任校长胡敦复先生26岁生日。
当时的上海,新学虽比较发达,但除了南洋公学等少数官办的带有大学性质的学校外,绝大多数都是教会学校,而少数官办学校请的也是洋教员,用的也是洋教材。另一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立达社员们颇能看清时弊,办学者敷衍了事,不重学生德育之培养,学生在校专攻洋文为留学作准备,并不注意科学与传统学问之吸取。对此,《大同创办记》有这样记载:  在慨社会不良,官立学校办事者皆以外粉饰而内敷衍为事,偏重智育而置德育于不问,才乃为济恶之端。教授成绩,以学生之能否全行升级为标准。课程中体操、图画、手工、唱歌等项,无九十以下分数。学生于重要课目,或成绩虽劣,乃无降级留级之患。所重专在外国语文,而科学、国文退居附庸之列.教育都类机械,而学者天赋之能力无自发展,以为无人出而改良,种族将日就退化。
因此,创办一所不附庸于洋人,在学术上独立,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大学,不但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更要培养学生们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具备崇高的道德修养——成为早已萦绕在胡敦复等立达人心头的志向。“大同”,系取义《礼记.礼运篇》中“天下为公,是为大同”之意,以“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为校铭,以“研究学术,明体达用”为宗旨。大同学院是中国知识分子执着追求教育救国、科学救国道路的产物;是中华民国临时*成立后,我国最早成立的一所高等学校。

以上就是好上学整理的上海大同大学 大同大学的海上依稀大同梦——上海大同大学 - 百度...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好上学。

标签:??????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热招院校推荐

更多院校>
(c)2024 one.napkinglid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浙ICP备2023018783号
鲁山县| 布尔津县| 霍州市| 汉阴县| 玉屏| 扶风县| 驻马店市| 彰武县| 龙泉市| 杭锦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