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家”老师:尽自己微薄力量帮助社会对性脱敏!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3-08-01
即使苏艳雯已经坚持一份工作7年,她的母亲林爱屏还是没法儿直截了当地向亲戚朋友介绍女儿的职业——特殊儿童性教育老师。
林爱屏用“羞家”来形容女儿“总是将性器官和性行为词语挂在嘴边”的工作状态。在粤语里,“羞家”是败坏门风的意思。
曾有专家指出,心智障碍者比一般女生受到性侵害的比例高出20%以上。总得有人教会孩子们在性问题上自我保护,苏艳雯拒绝不了这份工作。
而不拒绝带来的是更多的承担。比如,看惯了家长们面对性问题时的尴尬,苏艳雯开了专门的工作坊,帮他们渡过“羞耻关”。
林爱屏不停地给女儿发教师招聘信息,希望她做那种能对外人道的老师。苏艳雯不停地拒绝。“如果说一些普通人群的性权利也没有得到太多满足或尊重,那大家更不会把眼光放在心智障碍的孩子身上。”她说。
苏艳雯的确不太像老师,除了教孩子,她承担着更多。她尝试用微小的坚持帮助社会对性脱敏,告诉身边人谈论性并不“羞家”。因为只有这样,特殊儿童的权利和安全才更有保障。
不像家长的家长
自从女儿上了幼儿园,王芸的生活就“一夜回到解放前”。已攻读完博士学位的她屡屡在老师布置的花式亲子作业面前败下阵来。
比如在刚刚过去的两周,重阳节连着万圣节,南瓜灯、风筝、万圣节走秀服装和敬老视频的任务接踵而至,她不得不和丈夫分头行动,甚至曾为完成作业熬了一个通宵。
咦?亲子作业里怎么少了孩子的身影?“一个刚3岁的孩子,参与这些*能干什么。”在接受采访时,王芸苦笑着说。
王芸是谁不重要,因为她的经历可以完全复制并无缝粘贴在许多学龄前儿童家长的身上。为了交上作业、让老师满意、让孩子有面儿,这些家长从作业的指导者、辅助者一跃成为了作业的完成者,位置的变化也让亲子活动变了味儿。
解决这样的问题应该不难吧?谁布置了作业,就请谁客观看待孩子的能力和家长的条件,别搞亲子作业的高难度、一刀切。
毕竟在家庭教育里,家长更像家长,孩子才能成为更好的孩子。
不像学生的学生
韩寒龙应台蒋方舟,16岁少年刘文展喜欢的作家,都自有一种反骨。
刘文展也试图证明自己的反骨。
今年3月,他多次致信国家机关,举报所就读的高中江西省于都实验中学违规收取补课费。半年多以来,学校的沟通、家人的劝说,甚至班主任发来劝退的信息都没能使他让步。
“我愿意做一只出头鸟,让这个世界多一点光。”刘文展在接受采访时说。事实上,作为入校成绩排名全年级第20的“种子选手”,刘文展获得了在这所民办中学免费就读的机会,免费项目里就包括补课费。
舆论不断发酵。班主任、校长被解聘,教育局调查、处理、通报批评,工作人员上门劝说其返校……刘文展似乎赢得了这次对抗的胜利,却再也无法轻松走下擂台。当地人骂他,因为他掐断了补课升学的路;网络空间里更多人赞美他,因为他做了许多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在本该埋首书桌备战高考的年纪,刘文展不再像个学生,而成为某种象征。
收费为补课,补课为升学。懂点教育的人都会知道,想要斩断这条因果链,必须改变以成绩为单一指标的评价体系。
这个初冬,刘文展计划外出打工,没有谁能回答他,在人们所期待的那个多元的评价体系里,他的反骨是会被肯定,还是会被否定。
以上就是好上学为大家带来的“羞家”老师:尽自己微薄力量帮助社会对性脱敏!,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