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中学和复旦大学(复旦中学属于什么档次)
来源:好上学 ??时间:2022-07-21
“
“中庸思想在‘易’中寻找‘不易’、以不变应万变。这种影响的结果在(书法)章法中体现为作品的整体协调性。在墨法中则体现为规则与自然的协调性。”
“音乐美学思想的背后,其实是荀子为当时分裂割据的社会局面所提供的一种促进国家统一的方案。”“‘与民同利’、‘利民之利’,都是仁政的内容。”
”
这些富有思考的文字,出自一群中学生短短几天的挑灯夜战。7月16日,在第三届复旦大学中学生暑期哲学课堂闭幕式暨中学生哲学论坛上,经历了6天哲学思想洗礼的中学生们,以论文的交流方式,展现所学所思所获。
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教授说:“哲学是思想的事业,意味着对思想的再思。我们复旦校训中也特别强调“切问而近思”。在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帮助他们以哲学思维去认识这个世界,认识他们与这个世界的勾连,认识到生活的多样、多元和多维。‘为学与成人’,体现着哲学教育的责任感和实践价值。”
本届复旦大学中学生暑期哲学课堂吸引了来自人大附中、首师大附中、北京101中学、长沙雅礼中学、杭州外国语学校、杭州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武汉外国语学校、河南省实验中学、陕师大附中、复旦附中、华师大二附中、交大附中、复旦中学等全国各地150名中学生。
报读哲学课堂的同学,喜欢里面的什么?
来自人大附中的赖泳希对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看到中学生暑期哲学课堂的报名通知后,她第一时间提交了申请。“哲学学院王新生教授在做演讲时说,‘哲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深受感动。为期6天的哲学课堂,教授们在主题讲座中深入浅出地带领我们梳理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通识讲座拓宽我们的哲学视野,助教老师带领我们深入学习、研讨论文主题。我想,我也算小小领略过复旦哲院‘扎根学术,守护思想,引领时代’的风采。”
靳启远是复旦二附校的一名初中生,对报名这次活动,他说“我对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一直渴望探索哲学,在班级群内看到这个通知便十分惊喜,立马报名了这个活动。一直以来,我经常思考身边的种种现象,喜欢问‘为什么’。比如,人性到底是善的还是恶的?善恶如何区分?我们怎么才能为善去恶……如此多的问题,我认为通过学习哲学可以让我找到答案和方向。”
“最开始接触到哲学是五年前第一次打辩论的时候,对于辩论题目‘安乐死应不应该合法化’的多角度思考使我第一次驻足于哲学问题。其实大部分辩题都可以究其根本化为一些人类长期思考的哲学问题,虽然那时的我还不知道哲学是什么,但我知道我深深的被这样的思考所吸引。出于对哲学的兴趣和憧憬,我参加了这次的暑期哲学课堂。我热爱思辨的过程,在这七天,我汲取了专业哲学老师对于一些我本没有理解或是理解错误的哲学观点的解读,在研讨中结识了许多和我一样热爱探究这类问题的朋友。我带走的不止知识,还有一种意识到自己并不孤单的快乐。这六天只是一个引言,我们对哲学的渴求必将持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来自浦东外国语学校的周怡伶满怀憧憬。
有同学连续三年报名参加复旦暑期哲学课堂
上海七宝中学的李好恩同学,连续三年参加复旦大学暑期哲学课堂。“俟三年之期,犹为学未济,为思未切也。从第一届哲学课堂对于‘自我’这一概念背后普遍内容的激烈辩论,到第二届有关科学范式演变、技术统治之形成的深切思考,再到第三届有关为学与成人的自我理解,我在与哲学进行深入对话的同时,也与来自全国的知心朋友们进行友好交流。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洞察时代,并邂逅历史与民族的未来。通过哲院老师生动地讲述,一幅幅人类思想图景在我们眼前展开,我们在哲学思辨中生发出对哲学的终身性热爱。哲院给我们构建的哲学之思,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为什么连续三年报读复旦暑期哲学课堂?李好恩表示,他对哲学非常有兴趣,前两届收获很大,希望继续获取哲学不同方面的知识。复旦哲学学院是他的梦想。
在6天的哲学课堂上,中学生们聆听复旦教授的哲学讲座和通识讲座,跟随助教阅读经典、学习哲学论文写作方法,探讨“生活中的哲学思想”。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钱奕翔说:“我对本次哲学课堂的主题讲座印象都十分深刻。张汝伦教授对哲学的批判视野以及富有激情的讲话,让我领悟到哲学批判以真理为旨归,要时刻保持对常识的怀疑与反思。郭晓东教授对孔子思想的解读,深化了我对于仁与礼的关系的理解,让我明白,仁与礼,既承认个人与社会的差别所在。林宏星教授通过比较孟子与荀子的人性论,深入浅出地指出了两者的根本区别,深化了我对理论的认知。何俊教授谈程朱理学将生命与宇宙万物结合为共同体,萌发了我对理和中正的追求。吴震教授对心即理也、知行合一的精辟阐述,将阳明学的思想智慧陈列在我的眼前,使我的心一时明白起来……哲学课堂,不仅教会我如何为学,更引导我如何成人”。
“沈语冰教授带领我们欣赏了美妙绝伦的宋代画作,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徐波老师关于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智慧的通识讲座,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徐英瑾老师在讲座上旁征博引、妙语连连,激发了我们对‘心理哲学’的兴趣。祁涛老师的讲座则涉及了西方哲学,引导我们关注哲学在实践领域所体现的社会性。”获得本届中学生哲学论坛论文一等奖、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袁正家说。
暑期哲学课堂有利学生思考
增强了基础教育的开放性
“从学生上课的现场情况看,孩子们非常好学,能够跟随老师的讲课深入思考问题,提出的问题也说明了他们的哲学视野非常广阔。但是,他们解释宋明理学问题的角度容易受到传统解释框架的影响。”何俊教授认为暑期哲学课堂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哲学思考,拓宽理论视野,增强中学哲学教育的多样性和基础教育的开放性。
复旦中学是本次中学生暑期哲学课堂的承办方,为本次暑期哲学课堂提供了大力支持,同时也有13名学生参加了哲学课堂。复旦中学校长李秋明认为,暑期哲学课堂活动对中学收获很大,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帮助他们更加深刻理解世界,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多思考和追求。同时本次活动还提高了老师们对哲学的理解和认识,对中学老师而言,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据了解,从2019年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就面向全国中学生举办中学生暑期哲学课堂。第一届的主题是“认识自我”,74所中学102名学生参加。第二届的主题是“科学与哲学”,72所中学130多人参加了这一届的线上课堂。今年是第三届,主题是“为学与成人”,扩展到85所中学150人。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长期致力于推广哲学教育,强调经典阅读、时代议题和社会实践的结合。除了中学生暑期哲学课堂外,还一直选派优秀教师深入中学教育,积极参与中学“导师制计划”,在复旦二附校开设儿童哲学课程等等。今年4月,在复旦大学与长宁区共建复旦中学的框架下,揭牌成立了与复旦中学共建的哲学教育基地。
通过一系列实际走进中学,扎根中学课堂的措施,哲学学院努力探索符合国情、切合中小学生思维成长发展规律的哲学教育普及模式。实现大中小德育一体化、大学中学学科联动发展,促进国家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哲学,提升思维境界和思维能力,体验哲学思维的多元性和生活的多样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来 源
哲学学院
组 稿
融媒体中心
文 字
刘玉玲
摄 影
张易超
责 编
王玥
编 辑
陈蕴美